一条狗,两条命:谁为这场本可避免的悲剧买单? 玻璃碎片散落一地,家门被踹开,三层人围殴一位父亲,儿子受访时声音颤抖地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呀,本来有人调解一下就没事的。” “狗没了,人也没了。”山西长治的一场悲剧,让两个家庭瞬间破碎。今年1月,申某的儿子被郭某家的狗咬伤,一怒之下将狗摔死。 狗主人郭某当晚带着一帮亲信,砸碎申家玻璃、踹开大门,冲入屋内围攻申某父亲。被三层人围殴的父亲申某在混乱中摸到一把刀,在空中乱挥自卫,结果刺伤了多人,狗主人郭某因伤势过重死亡。 如今,申某因故意伤害罪被提起公诉,而他的家人坚持这是正当防卫。 01 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 这起致命的冲突,其实有无数次机会可以避免。事件始于一个常见的纠纷——狗咬人。 申某的儿子被郭某家的狗咬伤后,他做出了一个冲动的决定:将狗摔死。但他随后采取了正确的做法——试图通过调解解决问题,并主动联系警方希望协调。 然而,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预防悲剧的机会被一一错过。 狗主人郭某家没有选择沟通解决,而是在晚上直接前往申家理论。更错误的是,他们不是心平气和地登门,而是砸碎玻璃、踹开大门,强行闯入申家。 面对紧闭的大门,他们选择了最极端的入侵方式。申某女儿回忆当晚情景:“应该有三层人,围着他爸爸打。” 02 狗患引发的血案并非个例 就在近期,类似狗伤人事件在全国多地持续上演。 南非荒野小镇,一名53岁的妇女在去商店的路上被12只狗围攻,全身多处被咬伤。狗主人被罚款,所有涉事狗被带走。 在美国切尔滕纳姆 Township,一只比特犬连续攻击多人和其他宠物,警察不得已开枪将其击伤。 而河南一起烈犬致人死亡案更令人震惊。高某饲养的烈性犬从笼中窜出,撕咬路人马某颈部及面部致其当场死亡。 狗主人高某竟辩称:“人是被狗咬死的,与我无关。”这种漠视责任的态度,最终让他被判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 03 悲剧的背后,是责任意识的集体缺失 纵观这些事件,一个清晰的模式浮现出来:养犬者的责任意识淡薄是问题的根源。 河南省原阳县公安局一位警务助理坦言:“犬伤人部分原因是未牵绳,另一部分原因来自流浪犬。一些养犬人的随意遗弃直接造成流浪狗的产生,归根结底在于犬主人责任意识淡薄。” 在法律层面,我国《民法典》已明确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狗可以是人类的朋友,但它毕竟是动物。烈犬可能具有的伤害性不容忽视。 正如有网友评论所言:“养烈犬不管理等同持刀行凶”。 04 管好狗,更要管住情绪 回顾山西长治这起案件,如果当初狗被妥善看管,不会发生咬人事件;如果狗死后双方能冷静沟通,不会引发上门冲突;如果郭某家人不强行闯入申家,不会造成致命后果。 每一个环节,都错过了控制情绪的机会。 重庆一名律师范颖指出,2026年1月1日将实施的新《治安管理处罚法》显著加强了对不文明养犬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对饲养烈性犬、未采取安全措施致伤人等行为。 她建议公众若遇类似情况,应优先理性沟通,避免冲突升级;必要时可录像取证并联系物业或报警处理。 一位网友在评论这起事件时说得一针见血:“上门非法侵入私宅,支持无限防卫。” 但还有更多未被听见的声音——那些被狗咬伤的老人、孩子,以及生活在恐惧中的邻居们。 文明养犬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条法律底线。拴住的不仅是犬只,还有对他人的尊重与责任。 狗不懂事,人不能不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