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峨眉山传说流传甚广,说的是蒋介石得到一句六字预言:“胜则重,败则台”

风景繁华 2025-11-01 01:12:46

1935年的峨眉山传说流传甚广,说的是蒋介石得到一句六字预言:“胜则重,败则台”。[大侦探皮卡丘] 真实的情况是,1935年蒋介石确实在四川活动过,那年他在成都设立峨眉军官训练团,主要是为了整顿川军、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当时日本侵略威胁加剧,蒋介石需要把四川这个战略要地牢牢掌握在手中。 至于峨眉山之行,即便真的去过,也更可能是视察或休整,而非专程算命。 不过话说回来,蒋介石确实有迷信倾向,他母亲下葬时请风水先生看墓地,这事有据可查。 他还相信命理八字,重要决策前常要看黄历选日子。这在民国政要中并不罕见,当时很多高层人物都保留着这类传统习惯。 重庆和台湾在蒋介石的战略布局中确实占据重要位置,但这完全是基于现实考量。 四川盆地地势险要,物产丰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东部沿海相继沦陷,将首都迁往重庆成了必然选择。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周围群山环绕,日军的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 加上四川人口众多、资源充足,可以支撑长期抗战。 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坚持了八年,这座城市承受了日军上万次轰炸,却始终没有陷落。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重新回归我国,但很快国共内战爆发,战局对国民党越来越不利。 解放军已经占领了东北全境,华北、华东也相继易手。 这时候蒋介石开始认真考虑退路问题,台湾岛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当时人民解放军缺少海军和两栖作战能力,这个地理屏障就成了关键因素。 同时台湾经过日本几十年统治,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也便于维持政权运转。 国民党开始有组织地撤往台湾,先是把故宫文物、黄金储备运过去,接着是政府机构和军队主力,蒋介石本人也到了台湾,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所谓“胜则重,败则台”的预言,更像是后人看到历史结果后的附会。 人们总是习惯在偶然中寻找必然,在巧合中发现规律。 历史发展有其内在逻辑,蒋介石的选择是当时条件下的理性决策,跟什么神秘预言没有关系。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蒋介石会从大陆的统治者变成台湾的孤岛之主。 根本原因不是什么命运注定,而是国民党政府失去了民心。抗战胜利后本该是重建家园的时候,却又打起了内战。 老百姓厌倦了战争,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但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法币几乎成了废纸,贪污腐败横行,普通人的日子越过越难。 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让农民分到了土地,自然获得了广泛支持。 国民党军队装备虽好,但官兵之间等级森严,士兵待遇低下,加上高层指挥失误频出,战斗力逐渐瓦解。 很多部队一触即溃,甚至整建制投诚。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下来,国民党军队精锐尽失。 政权的兴衰不取决于算命预言,而在于能否顺应民心,能否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网友评论: “这故事我奶奶都讲过!‘胜则重,败则台’,老蒋还真照剧本演了,1945年靠重庆撑过抗战,1949年果然缩在台湾。要说算命准不准?我看是后人硬往历史上套!” “得了吧,老蒋1935年上峨眉山根本是去搞军官训练团的,算命纯属野史添油加醋。他当时忙着收拾川军,哪有空找高僧唠嗑?” “别不信邪!峨眉山高僧那六个字,我看是点破天机,重庆是抗战福地,台湾是退路。命理这东西,宁可信其有!” “他选重庆和台湾,明明是看中地理优势:四川易守难攻,台湾有海峡挡着。非扯什么预言,不就是给自己失败找台阶吗?” “现在看这段历史真讽刺!老蒋为‘反攻大陆’折腾几十年,结果如今重庆成了两岸交流重镇,早知今日,当年何必迷信?民心所向才是王道啊!” 如果你穿越回那个年代,你会对迷信算命的蒋介石说什么?是劝他“少信玄学多为民”,还是告诉他“台湾终究是中国的”?评论区聊聊! 信源: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0 阅读:56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