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一男子被狗咬伤,一怒之下把狗摔死了,万万没想到,狗主人带着一群人找到家里,围着男子父亲围殴,父亲害怕极了,随手抄起一把刀,结果导致狗主人身亡,男子父亲因故意伤害罪被提起公诉,但男子一口咬定父亲是正当防卫。 这一切,要从几天前的傍晚说起。 那天傍晚,李建军的儿子李小强下班回家,路过小区单元楼门口时,突然被一条没拴绳的大黄狗扑上来咬住了小腿。 裤子瞬间被撕烂,血顺着伤口渗出来,李小强疼得直咧嘴,情急之下一脚把狗踹开,可狗还在围着他狂吠。 刚好下楼倒垃圾的李建军看到这一幕,赶紧把儿子护在身后,顺手抄起旁边的拖把驱赶,混乱中他一把抱起狗,情绪一上头就摔在了地上,狗当场没了气。 没过半小时,狗主人张磊就带着五六个熟人找上门来。 你凭什么摔死我的狗?张磊一脚踹开李家的院门,上来就推了李小强一把。 李建军赶紧解释儿子被咬伤的事,可张磊根本不听,指着他的鼻子骂,我家狗是纯种金毛,花三万买的,你儿子的腿值三万吗? 话音刚落,他带来的人就开始砸院子里的花盆、踹门,几个壮汉直接把李建军围在中间动了手。 我爸当时吓得声音都抖了,抱着头喊别打了,可他们根本不停。 李小强后来回忆,他想冲上去护着父亲,却被两个人拉住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他看到父亲挣扎着爬起来,随手抄起厨房门口的菜刀挥了过去,张磊捂着胸口倒了下去,血很快染红了衣服。 这起案子最让人纠结的,是李建军的行为到底算不算正当防卫。 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对他提起公诉,理由是他持刀刺向要害部位,造成了死亡的严重后果。 但李小强始终坚持,他们闯进家里打人,我爸是被逼得没办法才反抗的,这就是正当防卫。 从李建军的情况看,他面对多人围殴,人身安全正受现实威胁,抄刀反击符合防卫的前提,但刺向要害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成了案件的关键。 可话说回来,这场悲剧真的只是“防卫边界”的问题吗?更深层的原因,藏在那些被情绪掩盖的细节里。 如果张磊遛狗时拴了绳,就不会有咬人的事;如果他发现狗死后能先协商赔偿,而不是带人上门打砸,冲突也不会升级。 这起“狗案”照出了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问题:遇到矛盾第一反应不是讲道理,而是靠火气“压人”。 明明有法律和规则可以依靠,却非要用暴力解决。 很多人其实根本不清楚正当防卫的真正含义,以为只要被欺负就能随便反击,却不知道防卫的限度在哪里,最后把自己从受害者变成了罪犯。 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光靠法律界定是不够的。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遇到冲突时多一秒冷静,少一分冲动,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就像张磊如果当时能问一句“人伤得重不重”,李建军如果摔狗后能主动提赔偿,或许两条生命(狗和人)、两个家庭都不会毁于一旦。 社区和司法部门也该多做些实在事,比如普及遛狗拴绳的规定,讲讲正当防卫的具体标准,让大家遇到事知道该找谁说理,而不是靠拳头解决。 现在李建军的案子还在审理中,无论最终判决如何,两个家庭的伤痛都已经无法挽回。 一条狗引发的血案,说到底,是冲动战胜了理智,暴力取代了规则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