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语出惊人,他说:“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

虎虎聊娱乐 2025-11-01 16:50:39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语出惊人,他说:“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不仅如此,他又一次强调自己“美国人”的身份,他说:“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芯片大战的硝烟中,一位92岁老人的一席话,像扔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波澜。他直言美国掌控半导体命脉,大陆难敌其压;他再申美国公民身份,与故土划清界限。这番表态,是无奈现实,还是别有深意?大陆科技自立之路,又将如何破局? 全球半导体产业,本是各国携手共赢的领域,却因地缘博弈,变成你死我活的战场。张忠谋,早年出生在中国宁波,1949年随家人赴香港,后到美国求学。1952年,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1958年获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硕士。1961年,他加入德州仪器公司,从工程师干起,逐步爬到副总裁位置,积累了丰富经验。1983年,他离开公司,1985年应台湾当局邀请,担任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两年后,1987年,他创办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即台积电。这家企业首创纯代工模式,只管生产芯片,不碰设计和销售,避免与客户抢饭碗。起步时,资金来自台湾政府、飞利浦等,股权结构清晰。台积电抓住机遇,1990年代末,已占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一半以上,客户囊括苹果、英伟达等巨头。 中美科技摩擦,自2018年起加剧。美国视半导体为战略高地,推出出口管制,卡住高端设备和技术。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禁售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给大陆企业。荷兰阿斯麦公司,受美方压力,暂停向大陆出口极紫外光刻机。日本和韩国,也限制关键材料如光刻胶和高纯度硅供应。这种“卡脖子”局面,让大陆芯片产业雪上加霜。中芯国际虽在2020年实现14纳米工艺,2023年推进7纳米,但良率和规模仍落后台积电的3纳米水平。2023年,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砸下520亿美元补贴本土制造,吸引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建厂。台积电2021年动工美国工厂,2024年底投产4纳米线,投资超400亿美元。 而张忠谋的言论,正出自这一背景下。2023年8月4日,《纽约时报》刊登对他的专访,标题直指“芯片巨头身处科技冷战中心”。访谈中,他谈及大陆芯片野心,指出美国及其盟友已把住所有要道,从设计软件EDA,到光刻机和材料,无一不在握。如果美方下狠手,大陆产业难有招架之力。他直白说:“如果美国想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这话说出口,瞬间点燃舆论。采访中,他还重申身份认同。1962年,他在美国入籍,那年他31岁,正值事业起步。访谈里,他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不是头一回了,早年他也多次划清界限。 这番话一出,两岸反应强烈。大陆网民多感叹“数典忘祖”,觉得他忘了根。台湾媒体转载时,也夹杂争议。半导体圈子更警醒:产业链外移风险大增。台积电虽根在台湾,但2023年营收超700亿美元,90%来自海外订单。美方拉拢,它不得不跟。2024年,台积电宣布在日本熊本建厂,投资86亿美元,2024年底量产28纳米芯片。日本补贴一半资金,意在分散风险。但大陆企业没闲着。华为2023年推出麒麟9000S芯片,用中芯国际7纳米工艺,搭载于Mate 60手机,销量破千万。这步棋,打破部分封锁,提振信心。 说到底,张忠谋的表态,戳中痛点,也暴露问题。半导体不是一国独霸的事儿,得靠全球协作。可美方搞小圈子,逼人站队。张忠谋虽建功台湾,但他的选择,让人看到人才流动的双刃剑。硅谷华人超25万,清北毕业生就有2万,他们为美国科技出力不少。统计显示,我国985高校留学生赴美超20万,平均每校5000人。这些人才,本该回流祖国,却有不少留洋。 张忠谋的警告,提醒着们不能松懈。美方卡脖子,我们就多条腿走路。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国家科技经费超3万亿,半导体占比不小。企业间合作,华为与中芯联手,突破瓶颈。教育上,培养本土人才。海外华人中,越来越多选择回国。2024年,硅谷返乡潮明显,携技术投身建设。 未来,5纳米、3纳米,大陆也能追上。关键在青年一代,树立家国情怀,别被外媒忽悠。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