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里图154最惨烈的空难,是1994年6月6日一架图154从陕西咸阳国际机场起飞,刚爬升到600米高度就发生空难坠毁,整个飞机粉碎性解体,残骸散落在一大片麦地里,机上所有人员,从乘客到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无一生还。 说起这飞机,B-2610号图-154M,是西北航空公司的老家伙,1987年从苏联买来,飞了7年,平时拉客从西安到广州,2303航班那天载了146个乘客,外加14个机组,总共160人。机组有经验,机长李刚强是教员,副驾杨民、领航张南京、飞工康有发,全是熟手。天气好,跑道清空,8点13分准时滑跑起飞,一切正常。谁想到,24秒后就出事儿了。 问题出在两天前,6月4号。这架飞机刚飞完一趟,报告自动驾驶系统有减震交换平台毛病,得换ⅡKA-31安装架。这活儿落到西北航空维修部航电工段长头上,他干这行十几年,带队修过不少图154航电设备。图154这苏联货,设备舱线路复杂,插头Ш7和Ш8紧挨着,体积一样,线缆数相同,只凭颜色分——一个黄一个绿。本该仔细核对,可他叫来两个没操作资质的助手,直接上手。拔旧插头,随手塞新位,颠倒了,没复验,没测性能参数,没试飞,就通电看电阻过关,盖舱盖签字走人。维修大纲明文规定,四步检验一步不落,可他们全省了。 为啥这么马虎?图154航电设计有毛病,插口没防呆机制,苏联人那时候图省事儿,容易错插。中国买来后,维修手册也跟不上,工段长仗着老经验,带俩新手夜里赶工,灯光差,懒得细查。值班维修经理放行时也没多问,就这么推上天。说白了,层层把关全丢了。 起飞后,飞机爬到600米,自动驾驶接通,立马失效。黑匣子数据清清楚楚:飞机左右坡度摆到20度,杨民拉杆稳不住,李刚强报告塔台有异响。接着坡度飙到30度,像钟摆甩,振荡周期6秒。油门杆抖个不停,高度勉强到4717米,速度373公里每小时,突然失速警报响,速度狂冲747公里,12秒内高度从4717米砸到2884米,俯仰角-65度,滚转-66.8度,过载2.7G。机身扛不住,腹部先裂,碎片飞散,尾翼、引擎到处砸,8点23分彻底解体。残骸撒了7公里,麦田、鱼塘、水泥厂全中招。 这不是天灾,是人祸。民航总局事故调查组第一时间封现场,挖出上千块残骸,译黑匣子,模拟实验,一锤定音:插头错位。Ш7该插倾斜阻尼,Ш8航向阻尼,调个儿,自动驾驶全乱套,舵机失控。公安查维修记录,锁定工段长和俩助手。设备舱残片上,插头痕迹对得上,颜色也错。 调查挖深了。图154全球失事率3%,中国买了20多架,之前就出过事儿。苏联设计老毛病,航电插口不人性化,没钥匙槽防错。中国民航那几年,苏制飞机占大头,维修队经验不足,培训跟不上。西北航空资金紧,买二手货,图省钱买图154,维修夜班赶进度,安全隐患堆积。工段长违规带无证徒弟,经理放行马虎,公司管理松。 责任下来了。工段长和两助手移送检察院,判刑。值班主任开除党籍、公职。公司领导警告、记过、降级。民航总局下死命令:禁飞无防呆插口的苏制图154、伊尔等,强制改装或退役。2002年,中国全撤图154服役,转西方飞机,安全率蹭蹭上。 这事儿震动大。160条命,家属哭天抢地,社会炸锅。媒体报了,内参录像流传,提醒全行业:小疏忽,大灾难。民航从此严起来,维修四眼原则——操作、复验、放行、复核,一步不落。培训加码,模拟器练特情,防呆设计成标配。说实话,那年代民航起步,设备落后,人为因素多,这空难像一面镜子,照出问题,逼着进步。 你想想,两个插头,颜色一混,命就没了。图154退役后,中国空难率降九成,现在飞天安心多了。可教训永不过时。维修那帮人,粗心酿祸,换谁都得长记性。民航安全,靠制度,更靠每个人脑子清醒。
这个婚礼,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吗?婚礼现场,父母端坐堂前,新郎新娘在司仪的唱喝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