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该收拾荷兰了?这次中美会晤之后,我们跟美国之间,算是达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休战

百日依山尽 2025-11-01 18:41:05

接下来该收拾荷兰了?这次中美会晤之后,我们跟美国之间,算是达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休战协议。那么一旦中美休战之后,是不是有些国家就该走上餐桌了,尤其是那些之前在中美之间煽风点火的荷兰。 10 月 30 日吉隆坡会晤结束,美方宣布暂停实施 9 月 29 日的出口管制 50% 穿透性规则,时效一年。这条消息刚落地,荷兰政府脸上的笑容就僵住了 —— 他们半个月前强制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靠的正是这个规则当 “尚方宝剑”。 荷兰的动作来得又快又猛。9 月 30 日,就在美国发布穿透性规则的第二天,荷兰政府直接搬出尘封 73 年的 1952 年《商品供应法》,以 “国家安全” 为由接管了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 10 月 7 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更是裁决暂停安世 CEO 张学政的职务,换上了法庭指派的外籍人士。当时荷兰经济事务部还理直气壮,宣称所有行动都 “符合法律规定”。 谁能想到,短短一个月,美国就先撤了梯子。中美休战协议里明确暂停穿透性规则,等于抽掉了荷兰接管行动的核心依据。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员塞巴斯蒂安・康丁直言,海牙方面现在面临着法律一致性和政治信誉的双重困境,之前的强硬姿态瞬间没了支撑。 中方的反击几乎在同一时间落地。10 月 30 日当天,闻泰科技就发布声明,给荷兰提了明确条件:想重启安世从中国的出口,必须恢复公司完整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包括让张学政官复原职,还要消除 “技术窃取” 的不实指控。 公司发言人毫不避讳地指出,对方显然是把张学政当成了 “软柿子”,想用停职对外宣称胜利,却忘了闻泰才是安世的合法控股股东。 这场博弈的关键卡在中国东莞。安世半导体位于东莞的工厂是全球同类规模最大的工厂之一,承担着公司近一半的总产量,全球 70% 的封装测试产能都集中在这里。 荷兰接管消息传出后,中国商务部立刻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特定元器件,东莞工厂随即宣布独立于荷兰总部运营,不再接受其指令。没几天,工厂订单交付率就回升到 95% 以上,荷兰抢到手的不过是个空壳总部。 荷兰没料到,自己捅了全球汽车产业的 “马蜂窝”。安世的基础芯片看着不起眼,却是汽车运转的关键,传统汽油车平均要用 400 颗,电动车更是高达 1000 颗。 全球近一半的车规级基础芯片都来自这里,86% 以上的欧洲制造业龙头、近半数欧洲车企都依赖它的供应。接管事件发生后,日产、奔驰、大众等车企都紧急启动了芯片寻源,生怕生产线断供。 欧盟的焦虑已经写在了脸上。中美休战后第二天,欧盟就紧急与中方举行首轮视频会议,核心诉求就是希望允许芯片临时出口,避免欧洲汽车工业大范围停摆。但主动权早已转移,东莞工厂不仅稳住了国内供应,还在重整供应链,完全有能力应对短期波动。 荷兰还在硬撑。面对闻泰的要求,荷兰经济事务部坚持称停职是法院 “独立调查的结果”,拒不撤销接管决定。可这种嘴硬越来越没底气,毕竟美国的规则暂停后,他们的行动已经失去了最主要的外部支撑。更尴尬的是,安世半导体本身就是荷兰本土企业,被中资收购后一直正常运营,所谓 “技术窃取” 的指控始终拿不出实据。 时间站在了中方这边。安世中国区已经告知员工和客户,会持续独立运营,不受总部变动影响。而欧洲车企的压力还在升级,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多次公开呼吁荷兰政府尽快解决争端,毕竟每拖延一天,车企的生产风险就增加一分。 从抢着当 “马前卒” 到如今进退两难,荷兰的处境成了中美休战后的首个看点。失去美国规则支撑,又面临全球产业压力,这场由自己挑起的风波,终究要靠自己收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