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连试验了“海燕”、“波塞冬”这些核动力武器后,俄罗斯代表计划在联合国提出“防止核战争”的优先议题。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代表加季洛夫表示,“防止核战争是俄罗斯在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上的优先议题”。 只能说,俄罗斯这波操作确实把 “双重标准” 玩得相当熟练,合着自家的核动力武器试验场的硝烟还没散,联合国的发言稿就已经打磨好了。 2025 年 10 月刚过去没多久,普京就亲自坐镇指挥,一会儿宣布 “海燕” 核动力巡航导弹突破了试验极限,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一会儿又说 “波塞冬” 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测试取得巨大成功,世界上根本没有能拦截它的装备,这两款武器凑在一起,简直是把 “核威慑” 这三个字刻在了西方各国的眼皮子底下。 先说说 “海燕” 这枚导弹,美国国防情报局 2024 年初就不得不承认它已经能投入初始作战了,这玩意儿根本不是常规武器的思路,直接把核反应堆绑在导弹上,能一口气飞 22 小时,绕地球近半圈都不费劲。 它不像洲际导弹那样走固定轨道,偏偏要低空慢速盘旋,专挑雷达盲区和气象干扰的地方钻,活像条在山沟里游荡的毒蛇,就算圆概率误差有 150 到 200 米也无所谓,反正它的目标不是精准炸个指挥所,而是把一整片城区变成禁区。 更疯狂的是,这导弹的核反应堆能在分秒间启动,就算不带核弹头,掉在地上都能炸出一片放射区,完全是在用工程疯狂挑战人类对战争的认知底线。 这边 “海燕” 的试验余波未平,“波塞冬” 又紧接着登场,普京直言这玩意儿的威力比 “萨尔马特” 洲际导弹还大,借助核动力能在深海高速航行,携带的核弹头在近海引爆,能掀起数十米高的放射性海啸。 俄媒还特意强调,这两款武器和 “亚尔斯” 导弹一起构成了三位一体核威慑网络,前两者是雷霆一击,“海燕” 是持续折磨,就是要让西方分出海量资源全天候监控天空,耗到他们战略崩溃。 有意思的是,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还嘴硬说这些测试只是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不算核试验,也没引发军备竞赛,合着只有别人发展武器才算竞赛,自家造 “末日武器” 就是正当防卫。 更值得说道的是,俄罗斯为了这些核动力武器砸了不少真金白银,2024 财年的国防预算直接涨到了 1200 亿美元,虽然比起美国的 8860 亿不算多,但投入方向相当明确,就是盯着核力量现代化。 要知道,美国冷战时也搞过核动力巡航导弹,最后因为辐射风险和成本问题在 60 年代就放弃了,俄罗斯却咬牙坚持搞了几十年,直到 2025 年终于把 “海燕”“波塞冬” 都试成了,这时候突然想起在联合国提 “防止核战争”,时机抓得那叫一个精准。 再回头看俄罗斯在核军控上的一贯作风,更能品出其中的门道。2019 年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立马跟进暂停履行义务,当时可说不上半点 “防止核战争” 的自觉。 到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 2022 年就暂停了设施核查机制,理由是美国想搞单边优势,可转头就把没纳入条约的 “海燕”“波塞冬” 搞成了气候。 2022 年俄罗斯还倡议过五常发表防止核战争的联合声明,当时是因为俄乌边境紧张,自家需要战略缓冲。 如今核新武器到手,又把 “防止核战争” 搬出来当优先议题,明摆着是想给自己的核威慑上道保险 —— 我已经有了别人拦不住的家伙,现在得立个规矩,你们可别跟着搞,不然就有核战争风险。 就连应对国际反应的套路都透着精明,2025 年 10 月北约 14 国搞核部队演习,派了 71 架战机在北海附近秀肌肉,俄罗斯立马反击,让普京亲自指挥陆海空三军发射战略导弹,威慑力拉满。 可威慑完没几天,俄代表就在联合国喊着要防止核战争,这操作跟考完试就烧课本的学生没啥两样,只不过烧的是别人的课本,自己的错题集早就锁进了保险柜。 美国兰德公司有份报告说得挺实在,俄罗斯就是算准了美国不敢真拼命,才敢一边试射核动力武器,一边喊着防核战争。 毕竟 “海燕”“波塞冬” 这些家伙已经成了气候,北约的 “爱国者”“萨德” 系统根本拦不住,此时提出议题,既能占据道德高地,又能限制其他国家发展同类武器,等于给自己的核优势上了双保险。 这种 “我先把武器造出来,再跟你谈禁止造武器” 的逻辑,着实把国际博弈的门道玩透了,只是吃相未免太明显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