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省,以后不要说“收复”了,也不要说“回归”了。  因为根据我们的法律要

芸霄记史 2025-11-02 15:54:40

关于台湾省,以后不要说“收复”了,也不要说“回归”了。   因为根据我们的法律要求,我们1945年就从日本手里收复了台湾省,我们现在和台湾省要解决的是内务问题。     按照国家的法律和国际认定,台湾的主权问题早在二战结束时便已定论,从那一刻起,台湾重新归入中国版图,两岸之间的问题不再是主权之争,而是如何完成国家统一的内部事务。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面早已写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后出台的《反分裂国家法》也明确指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个事实无法被改写。   这两部法律相互印证,从法理层面封死了任何质疑空间,换句话说,在国家法治框架下,台湾问题只能在中国的主权范围内讨论,而不能被外界当成两个“国家”之间的互动问题。     国际法也早已给出了答案,1943年的《开罗宣言》写得很清楚:日本从中国夺取的领土,包括台湾和澎湖群岛,都必须归还中国。   两年后,《波茨坦公告》进一步确认要执行《开罗宣言》。日本最终签署投降书时,正式接受了这些条款。这几份文件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理链条——台湾主权在1945年就重回中国,没有任何所谓“尚未确定”的空子可钻。     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里挤满了前来见证历史的台湾民众,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受降仪式正式开始,时任国民政府官员陈仪将军在台上宣布,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那一刻,全场沸腾,旗帜挥舞,笑与泪交织,人们在街头张灯结彩,庆祝“光复”这个盼了几十年的日子。     正因如此,今天我们在提到台湾时更要精确,说“收复”或者“回归”,都容易让人误解,好像台湾目前并不属于中国。   其实那场主权交接早已完成,现在面对的是分离的治理问题,用错词,就等于自己模糊了事实,还可能被外部势力拿去制造“地位未定”的舆论。     台湾问题的核心,不只在法律和历史上有答案,更在血脉和文化上有延续,无论是在台北老街看到的“泉州同乡会”“漳州公会”,还是在春节、端午、中秋这些节日里吃的菜肴、说的话语,台湾文化都和大陆一脉相承。   方言、习俗、姓氏,都能找到共同的根源,这些都说明两岸不是两个体系的对立,而是一个民族内部的暂时分歧。     准确地使用“内务”这个定位,不只是文字选择,更是一种立场。它表示我们认清了事实,也维护了主权底线。尊重历史是真实的态度,强调法律是坚定的态度,两岸的争议不需要外人插手,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