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迎咀水库边,一群戴着口罩的人正把铁笼里的猫往岸边倒。上千只猫突然涌出,有的撞上树干掉进水里,有的蜷缩在陡坡上发抖。划桨板路过的阮先生拍下这一幕时,正巧救起三只虚脱的猫——其中一只蓝猫在桨板上连爪子都抬不起来,嘴里还吐着白沫。 “他们说这是积德。”阮先生回忆起与放生者的对话时仍难掩愤怒。对方开着两辆货车,笼子里塞满用“每斤5元”收购的猫,视频里还标注着“救猫30997元”的账单。可当这些被称作“从餐馆救出”的猫冲向水库时,放生者却迅速驾车离开,留下满地惊惶的动物和浑浊的水面。 这不是迎咀水库第一次成为“放生场”。2023年8月,志愿者曾在此清理出60具猫尸和100多只病猫。当时检测发现,多数猫携带猫瘟病毒,腐烂的尸体若被雨水冲入水库,足以污染整个饮用水源。如今同样的戏码重演,更令人心惊的是,这次放生的猫数量是两年前的十倍。 “猫根本不适合野外生存。”动物保护专家指出,家猫缺乏捕猎技能,在无人区既找不到食物也躲不过严寒。更危险的是,作为顶级捕食者,它们会疯狂捕食鸟类、蛙类等本土物种。澳大利亚曾因流浪猫泛滥,导致20种特有鸟类灭绝,这个教训足够惨痛。 法律早已划出红线。《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放生需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的物种,且不得危害生态系统。迎咀水库作为一级饮用水源地,随意倾倒动物的行为更涉嫌违反《水污染防治法》。但现实中,类似“伪善放生”却屡禁不止:有人在城市河道放生鳄龟,导致儿童被咬伤;有人在山区放生毒蛇,吓得村民不敢下地。这些打着“慈悲”旗号的行为,最终都成了生态灾难的推手。 “真正的善意不该是自我感动的表演。”目击者的话道出关键。当放生变成产业链,当“救猫”沦为生意,当善心异化成伤害,我们是否该反思:所谓“积德”,究竟是帮助生命,还是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那些被逼入水库的猫,那些可能被污染的水源,那些因此失衡的生态链,都在无声质问着每个旁观者。 此刻,水库边的搜救仍在继续,但更多问题需要回答:如何建立合法的动物收容体系?怎样监管“放生经济”的灰色地带?当善意遇上无知,我们究竟该保护谁?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毕竟,每一次理性的讨论,都是阻止下一个悲剧的开始。 (案例来源:北京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