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两岸团圆日,再迎聂曦英魂归

轩叔观察 2025-11-11 18:11:25

聂曦烈士的侄孙女黄怡然说:“隐秘战线的四位烈士的骨灰,只有聂曦烈士的还在台湾,特别想努力让他早一点回来,但是现在我们想,那就索性等到真正的大团圆了,我们再把爷爷接回来。”[给你小心心] 在浙江镇海烈士陵园,一块没有镌刻姓名的石板上,贴着一张用防水胶包裹的A4纸,打印着“烈士聂曦”四个字。 这张纸在风雨中微微发卷,边角也被每年前来祭扫的人们摸出了磨损的痕迹。 这张纸背后,是一位牺牲七十多年却仍未归家的英雄,聂曦是1950年在台北马场町刑场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 他是当年同时就义的四位隐蔽战线烈士中,唯一一位骨灰至今还留在台湾的。 1950年6月10日,33岁的聂曦在台北马场町刑场从容就义,与他一同牺牲的还有吴石、朱枫、陈宝仓三位同志。 然而与其他三位烈士不同,聂曦的骨灰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旅程。 聂曦牺牲后,白色恐怖笼罩台湾,他的妻子高秀娟因此受到严密监视,甚至被特务用聂曦受刑的惨叫声进行精神折磨,导致神志不清,无法出面认领骨灰。 危急时刻,聂曦在台北的表妹杨韵清挺身而出,以远房亲戚的名义冒险提交了领取骨灰的呈文。 为避开特务的追查,骨灰盒上未敢标注聂曦的真实姓名,仅刻了一串匿名编号,被悄悄藏进台北纳骨塔的角落。 在两岸隔绝的年代,这份骨灰成了亲属不敢触碰的秘密,任何异动都可能暴露他们与烈士的关联。 聂曦赴台前已切断了与家人的所有联系,甚至让儿子改姓,彻底隐藏亲属关系,这种“自我隔绝”使得骨灰认领工作更加困难,至亲不敢认,旁人不知情。 聂曦的儿子聂泓直到1993年两岸开放探亲后,才首次赴台从杨韵清手中接过父亲的骨灰罐。 但他并未将骨灰下葬,而是存放在银行保险箱中,他在福州三山陵园为父亲立了个空冢,真正的骨灰一直被他精心保管。 聂曦的侄孙女黄怡然是在教书十年后,才偶然从网上文章中发现自己是聂曦烈士的亲人。 她翻出家中旧族谱,在爷爷那辈的名字里找到“聂曦”两个字时,瞬间红了眼眶。 当被问及为何不早日将聂曦的骨灰接回大陆安葬时,黄怡然表示家人的意愿是等到两岸真正统一时,再将聂曦烈士的骨灰接回。 这个“大团圆”,不是指一家一户的团聚,而是指着中国地图说的“两岸真正连在一起,再也不分开”。 聂曦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工作,为的就是国家统一,等到两岸真正统一时再接他回家,才算圆了他的心愿。 2013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聂曦的雕像与吴石、朱枫、陈宝仓的雕像并肩站立,目光坚定地望向东南方,那片他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在这里,聂曦的名字终于与战友们并列镌刻,这是他应得的荣光。 对于聂曦烈士骨灰归乡的等待,这种“等待大团圆”的选择体现了家属对烈士遗志的尊重和传承,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期盼,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黄怡然女士选择“等待大团圆”的决定,网友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聂曦烈士当年为之奋斗的理想就是国家的完全统一,待至两岸真正团圆之日迎回英灵,无疑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历史最深刻的铭记。” “聂曦烈士骨灰滞留台湾的背后,是一段沉重而曲折的历史。” “希望两岸早日实现完全统一,让所有为国家统一大业牺牲的英烈都能在祖国的土地上安息。” “黄怡然女士的等待,正是承载了这份对民族团圆、家国一体的深切期盼。” 您对如何更好地纪念和传承隐蔽战线先烈的精神有其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信息来源:《“等到真正的大团圆再把爷爷接回来”》·澎湃新闻·2025-10-26

0 阅读:42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