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灭掉中国?一股可怕力量来了!这回不是美国出手,普京笑到最后。俄乌冲突爆发三年多,全球车市格局翻了个面,欧洲、日本的车企集体撤出俄罗斯,几乎一夜之间腾出了巨大的市场空白,德国大众、丰田、雷诺等巨头关厂、断供,本土品牌拉达产能又顶不上来。 近日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久前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还卖得特别好,市场份额都冲到 60% 以上了,怎么转眼出口量就快减半了,这不是简单的市场好坏波动,而是俄罗斯特意设计、搭建的一道产业政策 “高墙”。 说直白点,这道墙就是一场特别严格的压力测试,没人想到,它居然让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战略变得更成熟,像经历了一场 “成人礼”,逼着大家重新琢磨,机会在哪、有啥风险,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这还得从三年前说起,以前大众、丰田这些欧美日品牌在当地特别强势,受制裁影响,它们纷纷撤离,有的关工厂,有的断供应链,还有些干脆象征性卖掉资产就走。 要知道,2021 年的时候,这些外资和合资品牌还占着 92% 的市场份额,它们一集体离开,俄罗斯市场立刻出现了一个特别大的空缺。 对中国车企来说,这简直是送上门的好机会,奇瑞、长城、吉利这些品牌赶紧进入,市场份额从不到 5% 一路涨到 60% 以上,扩张速度特别快,就连俄罗斯本土的汽车龙头拉达,想恢复生产都得严重依赖中国的零部件,能看出当时这市场有多容易拿下。 可这种靠 “地缘红利” 催出来的繁荣,根基特别脆弱,很快就有问题显现:价格战打起来了,中国汽车在当地的平均售价连续五个月下降,总共降了 3.4%。 广汽还因为燃料系统出问题,一下子召回了近一万七千辆车,这些事都说明,靠捡漏得来的优势并不稳固。 果然,俄罗斯没打算让这种 “躺着赚钱” 的情况一直持续,普京政府的目标很明确,要恢复本国的工业主导权,实现技术独立,于是,一场系统性的产业倒逼开始了。 他们建 “高墙” 用了一套组合措施,首先是大幅提高 “报废税”,比 2023 年翻了一倍还多,光这一项就让每辆进口车的成本多了差不多 6 万块人民币,零售价直接涨了 10%-15%。 接着,进口关税也上调了,从 20% 涨到 38%,更严格的是非关税限制,海关检查变严了,产品认证必须在俄罗斯本土完成,就连以前那种绕到哈萨克斯坦等国避税的 “平行出口” 路子,也全被堵死了。 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暴跌了近 60%,受冲击最严重的是货车,出口量直接跌了 87。 其实长城汽车早有准备,2019 年就在俄罗斯图拉州建了工厂,现在正计划把本地生产的零部件比例提到 65% 以上,奇瑞在谈合资组装的合作,吉利则在尝试半散件(SKD)的生产模式。 更关键的是,这次经历让所有车企都学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不能把所有资源都放在一个市场。 回头看,俄罗斯靠这一系列操作,既解决了汽车短缺的问题,又增加了税收,还推动了本国汽车供应链的重建,一举三得,而那些想重新回到俄罗斯市场的西方汽车品牌,面对已经在当地建立起优势的中国车企,想再站稳脚跟恐怕会很难。 所以说,俄罗斯这道政策 “高墙” 不是结束,而是一个转折点,它或许让中国汽车靠出口 “躺着赚钱” 的时代过去了,但开启了更注重深度、抗风险能力和长期发展的新阶段。 这场经历也给所有想出海的中国企业提了醒,真正的全球竞争力,不是抓住一次机会就行,而是能适应不同市场的规则,并且能和当地市场共同发展的硬实力。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