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以不让中国进国际空间站,不让荷兰卖光刻机给中国,可以不让伊朗卖石油给中国,可以不让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可以……但是不允许中国稀土不卖给美国! 美国正在对全球产业链做一场大胆的 “外科手术”,它想当操刀的医生,目标很明确,精准切断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里不断上升的通道。 在半导体领域,美国没搞全面封锁,专门盯着最关键的环节,它靠着自己在供应链里的技术基础,直接给荷兰光刻机巨头 ASML 等公司施压,就是不让最先进的光刻设备卖到中国。 这种 “隔离” 操作早有先例,十几年前,一份 “沃尔夫条款” 成了法律工具,把中国从国际空间站这类航天合作里直接排除,官方说的理由是防止所谓 “技术扩散”。 现在,美国又把目标对准新兴的电动汽车市场,它一边打着 “数据安全” 的旗号启动调查,一边在 2024 年把中国电动车的关税从 25% 一下子提到 100%,连锂电池关税也大幅提高。 他们的野心还延伸到能源领域,限制中国购买石油,逼着中国买他们价格更高的石油,顺便削弱这些地缘对手的经济命脉。 可这套操作下来,却出现了尴尬矛盾,美国用来发动 “科技战” 的武器,核心 “弹药” 偏偏要从它打压的中国进口。 再看新能源汽车赛道,美国拼命打压中国电动车,可不管谁家的电动车,核心驱动电机都高度依赖钕铁硼永磁体,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七成,这不是简单的贸易依赖,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力差距。 连福特汽车的 CEO 都私下承认,在电动车电池技术上,中国比美国至少领先十年,市场反应也很真实:就算美国把关税提得很高,中国产的锂电池在 2024 年还是凭着高性价比,在美国市场拿下了四分之一的份额,出口额达到 153.15 亿美元。 美国现在的战略困境,不是凭空出现的,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长期的政策选择和根深蒂固的霸权心态,如今以供应链脆弱的形式反过来影响了自己。 回头看历史就知道,美国现在 92% 的稀土依赖进口,部分原因是早年为了保护本国环境,主动关停了本土的稀土开采和加工设施,这简直是历史开的玩笑。 这种 “只许我断供,不许你管控” 的逻辑,暴露了美国不愿接受现实的霸权思维。 它把盟友的商业损失和本国科学家的研究障碍当成可接受的代价,却不能容忍自己处于被动,这种心态正是其战略矛盾的根源。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美议员出馊主意:不给稀土,就不让中国航班落地 观察者网2025-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