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中国导弹基地情况后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日本敢走错半步,中国万枚导弹直接包大饺子。 中国在导弹领域的扩张是和整个军力现代化进程同步的,洲际导弹的产量在稳步提高,而且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型号和性能也在不断升级。 美国防部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数量达到550个,配备的洲际导弹超过400枚,比前一年增加了五十个发射器和同等数量的导弹。 这种增长不仅意味着产能在扩展,还反映出部署面在扩大,包括更多的固定井位和机动发射平台,从而提升在复杂局势下的生存性和反击能力。 中国为什么要在这五年集中扩建这么多导弹设施,答案其实很简单,都是被现实的安全环境逼出来的。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导弹基地的扩建速度几乎翻了一番,这背后就是对现代战争的深刻反思。 俄罗斯一开始靠着先进导弹想速战速决,结果打了没多久就暴露了短板,导弹数量不够,打不透分散的防御工事,后期甚至要从其他国家买无人机凑数,更要命的是后勤跟不上,导弹送不到前线,部队连油料和补给都成问题,不少部队因为物资耗尽被击溃。 这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现代战争拼的不光是武器先进,更得有“打得起、供得上”的产能,还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部署能力。 中国扩建导弹生产厂,本质上就是在补产能短板,确保真要是遇到突发情况,能有足够的武器装备支撑;而火箭军基地的扩建则更有针对性,以前有些基地位置偏,导弹转运要花好几天,现在不少沿海和边境的基地都加修了快速反应通道,发射车从掩体开出来就能进入作战状态,就是为了应对现代战争分秒必争的节奏,避免重蹈俄军的覆辙。 再看日本的动向,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二战后确立的和平发展路线被一步步偏离,防卫预算连续14年增加,2026财年拟申请的预算更是达到创纪录的8.8万亿日元,折算成人民币大概4282亿元,目标是到2027财年让防卫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升到2%,达到北约的标准。 他们一边大肆渲染“周边威胁”,一边疯狂采购和研发武器,走的是“买+自研”双轨并行的路子。 过去五年,日本的武器进口量暴涨93%,成了全球第六大武器进口国,进口的武器97%都来自美国,包括147架F-35战斗机,打算构建全球第二大F-35机群,还有400枚“战斧”巡航导弹,专门用来填补远程对陆打击的空白。 自研方面也没闲着,把国产12式反舰导弹的射程从200千米提升到900千米,计划部署超过1000枚,还在推进高超音速滑翔弹的研发,打算2026年就部署早期型号。 更危险的是,美日同盟已经从“防御”转向“攻守兼备”,日本借着美国的支持,一步步突破“专守防卫”的原则,这种趋势让整个亚太地区都捏了把汗。 要知道日本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去年7月对美出口额出现四年多来最大降幅,汽车出口降幅更是高达28.4%,42家主要上市企业本财年利润预计减少3.5万亿日元,但即便如此,日本政府还是要把大笔资金砸在武器上,严重挤压了民生资源,这种本末倒置的操作,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眼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已经把话撂了出来,如果真的敢在错误言论的基础上走错半步,后果恐怕是我们都难以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