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特纳姆热刺球迷信托组织THST发布公告,“高得离谱”的票价是导致热刺主场气氛日渐低迷的主要原因。2025年,热刺在其拥有62,850个座位的新球场中,仅在英超主场比赛中取得3场胜利(共20场)。尽管上赛季在欧联杯期间,球场氛围曾一度回暖,但本赛季重返欧冠后,球队在对阵比利亚雷亚尔和哥本哈根的两场主场比赛中,观众人数却分别只有54,755人和49,565人,远未坐满。尽管主帅托马斯·弗兰克强调要将球场打造成“堡垒”,但嘘声却成了常态。THST 指出,越来越多球迷,尤其是年轻球迷,因为票价太贵而被迫远离球场。THST在声明中表示:“过去几个赛季,托特纳姆热刺球场的现场氛围明显下滑,这一点已无法否认。原因很简单:空座太多,太多球迷——尤其是年轻球迷——被高昂的票价挡在门外。观众变少,现场的声势自然减弱。曾几何时,靠着出色的战绩和球星效应——尤其是凯恩和孙兴慜的影响力——这些问题一度被掩盖。大量韩国球迷专程前来“朝圣”,使得球场保持活力。然而,上赛季欧联杯的几场比赛用合理定价再次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公平的票价能填满球场,吸引到更多年轻一代热刺球迷,而喧嚣的氛围也随之而来。但到了本赛季,这样的“幻象”破灭了。作为俱乐部“旗舰赛事”的欧冠比赛,主场看台却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空位,我们认为,这正是不合理且难以负担的票价造成的。甚至连英超的一些重要比赛,也出现了我们以往从未见过的看台空缺。一个世界级球场,如果坐不满,那就只是半个“家”。曾被寄予厚望的南看台(可容纳17,000人)本是一项极佳的设计,但它的潜力尚未真正被发挥。它还没有成为我们梦寐以求的那堵“持续不断的声浪之墙”,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依然是票价和购票渠道的门槛太高。解决方案不是看台编排或视觉表演,而是人。氛围不是附属品,它会直接影响场上的表现。球员和教练一再强调:主场的呐喊可以让球员更有冲劲,是场上的“第12人”。在我们曾经不败的白鹿巷最后一个赛季中,现场那面声浪墙就曾多次将胶着的比赛推向胜利。而这一切的开始,离不开新一代球迷的加入——本地孩子、年轻人、家庭观众——只有这样,每一场比赛才能真正有“大场面”的感觉。我们的诉求:* 降低比赛门票价格,特别是周中杯赛的主场票价* 将青年票价(Young Adult)年龄段延长至18–25岁* 所有比赛都应提供青年票价优惠* 南看台全区域,所有比赛对儿童和青年球迷提供优惠票价* 在票务转售平台上提供青年票价的转让选项* 允许季票持有者选择将自己座位转售为优惠票价(让空座变成“可负担座”)我们呼吁俱乐部让门票变得更加公平、可负担,鼓励所有年龄层的新一代球迷走进球场,让看台在整个赛季的每一场比赛中都座无虚席。填满我们的主场——我们才能重新找回属于热刺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