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叫嚣对俄开战,日本叫嚣介入台海。很多人以为这是美国指挥的“两线作战”。错了!真相是,这两个国家正借着美国深陷中东事务、精力被大幅分散的机会,悄悄推进着自己的算盘,想要摆脱战后多年的约束,实现实力的逆势提升。 为了让军事扩张显得名正言顺,德日两国都在舆论场上大做文章。德国媒体频繁放出关于 “外部势力渗透” 的消息,刻意营造紧张氛围;日本的电视节目则反复播放周边海域的军事动态,放大所谓的 “安全威胁”。 与此同时,日本的政客每年都会前往供奉着战犯的场所参拜,即便在关键历史节点也没有例外;德国的极右翼势力在国会中的话语权逐渐增强,两国还都在悄悄调整历史教材,减少其中关于战争责任的表述,这些做法也遭到了多个国家的反对。 在相互配合上,德日两国的动作越来越密集。早在数年前,双方便达成情报共享之约,而后签署协议,战时可互相提供燃料、弹药等物资支援。不仅如此,更计划于2025年开展陆军联合演习,合作逐步深入。 德国已着手规划向印太地区常态化派遣军舰,日本国防相关文件也首次开辟章节探讨欧洲安全,还大幅增加德国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德日合作正从零散安排迈向有计划的协同。 德俄两国核心诉求高度契合。德国借“俄带来的安全压力”,意图突破战后军事限制,打造一支拥有主动打击能力的军队,以实现其军事战略层面的新布局。 它们都看准了美国急需盟友帮忙分担压力的心态,借着当 “代理人” 的机会,不断要求放松限制,本质上并不是想帮美国分忧,而是为自己的扩张铺路。 具体行动上,德国正在推进一系列军备扩充计划,不仅要恢复义务兵役制,还打算花费 80 多亿欧元购买先进战斗机和隐形轰炸机,把国防开支提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2% 以上。 然而,此类扩张引发了现实困境。现有的军事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义务兵的训练场地与住宿条件都难以保障,成本压力亦与日俱增,问题亟待解决。 日本在军事投入上颇为豪奢。2025年,该国国防预算高达8.7万亿日元,近五年武器进口量更是激增93%。 这般态势,着实让人对其军事动向忧心忡忡,不得不密切关注。成为全球第六大武器进口国,进口的武器中 97% 都来自美国,包括上百架先进战斗机和数百枚巡航导弹。 同时,日本还在加速推进航母、远程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发,五年内让军费实现翻倍,还把原本 “只能在家门口防卫” 的政策改成了 “可以主动反击”,大量采购美国武器也在无形中占用了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这一连串动作背后,是德日精准洞察到美国深陷中东局势之困、国力损耗剧增的时机。它们见机行事,心怀不轨,妄图从中渔利。以色列往昔成功将美国卷入中东事务之模式,颇具启示意义。 这使它们深刻领悟到,所谓“盟友”并非全然被动,亦有能力对美国形成反向牵制之势。一旦这两个工业基础雄厚、曾经有过法西斯历史的国家彻底摆脱束缚,其带来的影响可能比衰落中的美国更为深远,也将给全球的安全秩序带来不可预知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