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后,诸葛亮究竟发现了什么?竟连忙规劝刘备赐死刘封 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斩首

康安说历史 2025-11-14 20:43:20

关羽死后,诸葛亮究竟发现了什么?竟连忙规劝刘备赐死刘封 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斩首的消息传到成都时,刘备当场哭得瘫倒在地,朝堂上人人悲愤,可谁也没料到,诸葛亮在痛惜之余,却盯着刘备的养子刘封,看出了比失去关羽更可怕的危机,这才急着劝刘备动手除掉这个“自己人”。 很多人觉得刘封死得冤,不就是没救关羽吗?可在诸葛亮眼里,这根本不是一时失职,而是暴露了刘封身上三个能毁掉蜀汉的大毛病。最直接的就是他公然抗命,眼里没有军纪国法。 当时关羽在襄樊前线告急,手里握着“假节钺”的权力,这在蜀汉就是尚方宝剑,有权调动周边所有军队。 刘封驻守的上庸离麦城最近,关羽几次派人求援,他却和孟达一起找借口,说上庸刚打下来,人心不稳不能出兵。结果关羽孤立无援,被东吴生擒斩首,这样的抗命行为,在军队里就是毒瘤。 更让诸葛亮心惊的是,刘封不仅抗命,还心胸狭隘、肆意妄为。他仗着自己是刘备养子的身份,处处欺压孟达,连孟达的仪仗队都敢抢。 孟达本来就心里不安,被这么一逼,直接带着部将和地盘投降了曹魏,反过来还帮曹魏打跑了刘封,把蜀汉的战略要地上庸三郡拱手让人。 这一下,蜀汉不仅丢了关羽,还丢了北伐的重要据点,损失比打一场大败仗还惨。诸葛亮看着这一切,怎么能不后怕?一个手握兵权却无法无天的人,今天能逼反同僚丢地盘,明天还有什么做不出来? 但真正让诸葛亮下定决心劝刘备杀刘封的,是他看清了刘封对蜀汉未来的威胁。当时刘备已经立了亲儿子刘禅为太子,可刘封一直以“长子”自居,性格刚猛又有战功,身边早就聚集了一些投机的人。 诸葛亮太清楚历史上的教训了,当年袁绍就是因为没处理好儿子们的权力问题,几个儿子互相残杀,好好的河北基业转眼就没了;刘表的儿子们更是窝里斗,最后把荆州拱手让人。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刘备年纪越来越大,刘禅性格仁厚,要是刘备不在了,谁能制得住刘封?到时候刘封要是起兵争位,蜀汉内部必然大乱,不用敌人打就先垮了。 诸葛亮把这些担忧掰开揉碎了跟刘备说,刘备一开始还舍不得,毕竟是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可诸葛亮一句话点醒了他:“陛下要是心疼这一个儿子,将来可能要牺牲整个蜀汉,牺牲千千万万跟着你的将士和百姓。”刘备这才硬起心肠。 果然,刘封被召回成都后,还在为自己辩解,说不救关羽是孟达挑唆的。刘备当场就怒了:“你都三十多岁的人了,手握重兵,连自己的主见都没有吗?” 其实刘封被赐死那天,刘备哭得比得知关羽死讯时还伤心,但他心里清楚,诸葛亮是对的。后来孟达写信劝刘封投降曹魏,刘封还斩了使者表明忠心,这让刘备更后悔,可后悔也晚了。 诸葛亮何尝不明白刘封有忠心,可他作为蜀汉的丞相,要考虑的不是一个人的生死,而是整个国家的安稳。他知道,留着刘封,就像留着一颗定时炸弹,今天能因为私怨不救关羽,明天就能因为权力之争祸乱朝堂。 刘封的死,从来不是因为诸葛亮的“撺掇”,而是他自己的行为断了自己的后路。诸葛亮只是比所有人都更早看清了隐患,用看似冷酷的方式保住了蜀汉的根基。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诸葛亮的担忧不是多余的,蜀汉后期虽然人才凋零,但至少没出现皇子争位的内乱,这其中就有当年除掉刘封的功劳。有时候做大事的人,就得有这样的决断力,哪怕背负骂名,也要为长远考虑,这正是诸葛亮的过人之处。

0 阅读:51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