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至15日,真没想到张一鸣的一个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竟然成为中美两国此轮贸易谈判的焦点。 一个让近一半美国人每天刷超过一个半小时的APP,到了西班牙马德里的谈判桌上,居然变成了“要么卖掉,要么封禁”的冰冷筹码。 TikTok现在的处境,就像个身份被撕成两半的全球化产物,一边是热闹的用户社区,一边是冰冷的地缘博弈。 用户每个月会创作好几亿条视频,加起来的播放量更是高得吓人。 这个平台早就钻进了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把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改了不少,连文化潮流、做生意的模式,甚至政坛上的风向,都受它影响。 就说直播带货、付费广告这些功能,让它成了个复杂的经济系统。 也难怪中方在谈判时会明确说,企业的商业利益是绝不能拿来牺牲的核心东西。 可一旦被卷进地缘政治的棋局,TikTok那些鲜活的社会属性好像一下子就被抽干了。 在马德里的谈判现场,面对美国财政部长贝鲁特带的团队,它不再是那个大家分享生活的文化社区,反倒成了代表国家利益的符号。 就因为它是中国公司字节跳动运营的,实际控制人是张一鸣,这“中国血统”让它成了再好不过的靶子。 特朗普总统放出话,要么把TikTok卖掉,要么就封禁它,还定了9月17日当最后期限,一下把这个商业平台逼到了悬崖边上。 之前它已经两次差点被强制下架,全靠中方反制才扛过去。 中方代表李成钢严厉批评了某些国家的行径,他们将经贸与科技领域事务当作棋子摆弄,把商业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这无疑是一种贸易霸凌之举。 但问题是,TikTok这个“符号”实在太沉了,沉到不管哪一方,都没法轻易把它从谈判棋盘上拿掉。 两边谈了整整六个小时,吵得特别激烈,最后也没分出谁赢谁输,既没彻底下架它,也没让某一方完全如愿,而是达成了一个叫“基本框架共识”的妥协,还把它的运营期限给延长了。 贝鲁特谈完后脸色严肃,可嘴上又说“已经非常接近达成协议”,这两种表现放在一起挺有意思,刚好说明这场妥协有多难,又有多必要。 说白了,两边都心里有数,要是在科技和经贸领域彻底断开联系、互不往来,那代价谁也承受不起。 在全球化和国家主义相互碰撞的时代,像TikTok这样的跨国科技巨头,可能都得学会在带着镣铐的舞台上,跳一场既脆弱又务实的舞蹈。 想想也挺感慨,一个原本让大家拍视频、刷乐子的平台,愣是被卷进了国家间的博弈,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 这背后藏着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的命运,更是当下国际格局里,商业、科技和政治缠在一起的复杂模样。
看多方解释,大概率TikTok今后的运营模式应该是这样的:核心技术开发,包括算法
【34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