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达成共识,印度最先坐不住,一个“180度大转弯”让各方目瞪口呆。 当地时间 9 月 14 日傍晚,西班牙马德里的外交大楼前还停着中美代表团的车队,会谈结束的消息刚通过路透社的快讯传遍全球,新德里就炸开了锅。 亚洲国际新闻社的记者们连夜蹲守在印度外交部门口,终于等到了那个让所有人意外的消息。 莫迪政府在中美第四轮贸易会谈落幕当天,就宣布要重启和美国的贸易谈判。 这距离印度外长苏杰生 “坚守底线绝不妥协” 的表态才过去不到一个月,这种 180 度的大转弯,让不少国际观察家都看呆了眼。要知道,这之前印美贸易谈判早就陷入了死胡同。 从今年 4 月开始,特朗普就指着印度的鼻子骂,说他们关税太高,是 “死亡经济体”,随后干脆在 8 月 6 日下了狠手,以印度买俄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了 25% 的额外关税。 当时莫迪政府嘴硬得很,外交部发言人还翻出旧账,说当初是美国鼓励印度买俄油稳定市场的,现在反过来算账算什么本事。 印度商工部更是放话,要对美国的苹果、杏仁加征报复性关税,一副要硬碰硬的架势。可中美在马德里一坐下谈出点眉目,印度这边立马就变了调子,这种反差实在耐人寻味。 中美这次在马德里谈的可不是小事。虽然具体细节没全公开,但从双方披露的信息看,关税休战延长 90 天、半导体领域的有限松绑,还有 TikTok 禁令的再次延期,每一条都牵动着全球供应链的神经。 会谈前美国刚把 23 家中国实体塞进出口管制清单,中国当天就宣布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这种 “边打边谈” 的架势,反而让外界觉得双方有达成实质性共识的可能。 这可把印度急坏了,要知道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去年印度对美出口占了总出口的近五分之一,要是中美真达成了什么贸易默契,印度在纺织、皮革这些优势领域的生意肯定要受影响。 野村证券早就算过账,美国加征的 25% 关税已经让印度经济增速少了 0.2 个百分点,再这么耗下去,那些靠出口吃饭的中小企业就得关门大吉了。 印度之前硬撑着不妥协,其实也是有苦衷的。特朗普一直逼着印度开放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可这两条都是莫迪的红线。 印度农民占了选民的一大半,要是放开美国低价农产品进来,小农户肯定得破产,莫迪政府本来就是靠着农村选票上台的,这种自断根基的事肯定不能干。 更麻烦的是乳制品,美国奶牛喂的那些猪血骨粉,在印度教里根本没法接受,莫迪的人民党整天喊着要捍卫印度教传统,这时候松口不等于打自己脸吗? 所以苏杰生才会说 “有些底线必须坚守”,可这底线在中美达成共识的冲击下,眼看着就守不住了。特朗普那边像是早就等着印度服软。 就在印度宣布重启谈判的第二天,他就在真实社交上发文,说 “期待和莫迪几周内会谈”,还大言不惭地说达成协议绝不会有困难。这话说得轻巧,可美国的要价一点没降。 商务部的文件里明明白白写着,还是要印度买更多美国油气,开放转基因玉米进口,甚至还提了要印度减少从俄罗斯买武器。这些条件和之前卢特尼克放的狠话本质上没区别,只是现在印度的谈判筹码更少了。 印度国内的反应。之前网民还在痛骂卢特尼克 “侮辱印度”,现在政府突然转向,反对党立马抓住把柄,国大党发言人在议会里质问莫迪 是不是中美谈完了才想起印度的存在。 商界倒是偷偷松了口气,那些靠对美出口的纺织厂老板们,这几个月天天盯着关税表发愁,现在总算看到点希望。可农民们不乐意了,北方邦的奶农已经开始举着拒绝美国乳制品的牌子抗议,这让莫迪政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其实日本的态度也反衬出印度的窘迫。就在印度宣布重启谈判同一天,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直接拒绝了美国要求对中印加征俄油关税的提议,说实在难以做到。 同样面对美国施压,日本能硬气拒绝,印度却只能乖乖回到谈判桌,说到底还是实力差距。美国占着印度近五分之一的出口市场,而印度只占美国进口的 2.3%,这种不对等的关系,注定了印度很难真正硬气起来。 现在所有人都盯着接下来的谈判,看印度到底会让多少步。是像日本那样连大米市场都开放,还是能守住农产品这条线?特朗普会不会得寸进尺,把退出金砖的要求又摆上台面? 这些都还是未知数。但有一点很清楚,中美在马德里的握手,彻底打乱了印度的战略节奏。这个总想着在大国之间走钢丝的国家,这次恐怕真得选边站了。 至于莫迪会不会像卢特尼克预测的那样 “滑跪”,或许不用两个月,下一轮谈判的结果就能说明一切。
博尔顿接受印度媒体专访,给印度人出主意如何对付特朗普,他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上钩
【7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