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1后部为火箭助推器,前部为双锥体高超音速导弹,突防能力极强。其整体构型和气动外形,非常类似火箭军东风-15B型中近程弹道导弹,而后者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但惊雷-1在高空,由轰-6N轰炸机发射,而且出现时间远远晚于东风-15,射程必然大得多,甚至要翻倍;由于双锥体弹头,其最大速度也不应低于8马赫。这是人民空军的战略杀手锏! 要知道,轰-6N本身就是咱们空军的“长臂”——它能在空中加油,作战半径比老款轰-6翻了近一倍,再配上惊雷-1这枚“快箭”,两者结合的威力可不是简单的1+1。以前东风-15B靠地面发射,虽然能覆盖周边区域,但射程终究受限于发射点位置;现在轰-6N带着惊雷-1能飞到更远处的空域再发射,等于把咱们的防御圈和打击范围往外推了一大截,对手想拦截都得重新算遍账。 双锥体弹头这东西看着简单,其实藏着大门道。它不像传统导弹弹头那样只会直着飞,而是能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似的变轨——一会儿往左偏,一会儿往下压,对手的反导系统就算探测到了,也跟不上它的轨迹变化。8马赫的速度更不是闹着玩的,换算下来每秒能飞近3公里,比大多数防空导弹都快,等对手的雷达锁定、导弹升空,惊雷-1可能早就到目标头顶了。 再说说它的定位,为啥叫“战略杀手锏”?以前咱们空军远程打击,要么靠巡航导弹,速度慢容易被拦截;要么靠普通弹道导弹,射程和机动能力有限。惊雷-1一出来,正好补上了这块短板——既能飞得远,又能飞得快,还能躲拦截,不管是打对手的航母编队,还是摧毁远处的军事基地,都能做到“快准狠”。而且它是空军装备,和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形成了互补,等于咱们多了一套远程打击的“组合拳”,对手想同时防住两套系统,难度直接翻倍。 有人可能会问,这导弹实战中好用吗?看看它的设计细节就知道——轰-6N在高空发射,能借助空气稀薄的优势减少导弹飞行阻力,让射程再提一截;双锥体弹头的材料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高速飞行时产生的高温根本伤不到内部设备,保证弹头能稳定制导。这些设计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咱们多年来在高超音速技术上不断试验的结果,从东风-17到现在的惊雷-1,每一款装备的亮相,都是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现在周边局势复杂,有些国家总想着在咱们家门口搞事,惊雷-1的出现,就是最直接的“定心丸”——它告诉所有人,咱们不仅能守得住家门,还能在需要的时候,把力量投送到更远的地方。这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对和平的保障,毕竟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才能让那些别有用心的势力不敢轻举妄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怪不得老美不敢和兔子搞军备竞赛,还一天到晚求谈判,原来他们家的核武库出了大问题。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