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可怜卡塔尔,不能因为卡塔尔被以色列胖揍了一顿,就天真以为它会奋起抗击,对它共情。要是这么想,就错了 —— 卡塔尔如今的处境,不是偶然的炮火反噬,而是三十年霸权依附里,一步步让渡主权埋下的祸根。 年轻一代或许不熟悉那些藏在协议条款里的妥协,但从 1992 年签下《美卡防务协议》开始,这个国家的命运就已经和美国的中东战略绑在了一起,只是那时的王室没看清,所谓 “保护伞”,早晚会变成 “催命符”。 乌代德基地原本只是个小型后勤站点,当年年底就被美军升级为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挥所,跑道加长到 4000 米,能起降 B-52 轰炸机,弹药库容量扩至原来的 5 倍。 为了配合美军行动,卡塔尔主动开放了 3 处民用机场作为备用起降点,还允许美军在基地周边划定 “安全区”—— 区内禁止卡塔尔民众进入,连政府巡逻队都要提前报备。 那会儿卡塔尔刚靠天然气出口赚了第一桶金,王室觉得 “跟着美国能保稳定”,却没算到,基地扩建后,美军常驻人数从 300 人涨到 5000 人,治外法权的范围也从士兵扩大到文职人员,有美国承包商在多哈市区拖欠工程款,当地法院连立案的资格都没有。 2011 年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时,卡塔尔的依附又深了一层。当时美军想借道卡塔尔干预利比亚,王室不仅开放乌代德基地供战机起降,还自掏腰包给美军垫付了 8 亿美元燃油费。 作为交换,美国支持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扩大影响力,帮其在中东舆论场抢占话语权。可这种 “合作” 的代价很快显现: 利比亚战局失控后,大量难民涌入周边国家,卡塔尔虽没直接接收难民,却因支持美军行动,遭到土耳其、伊朗等国的不满,天然气出口渠道一度被压缩。 为了稳住美国,卡塔尔又在当年签下 40 亿美元军购合同,买下 12 架 C-17 运输机,这些飞机后来大多被用于美军物资运输,卡塔尔自己只用过 3 次。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举办前,这种依附达到了新高度。 为了 “安保需求”,卡塔尔从美国采购了 “萨德” 反导系统,还引入美军 “联合防空指挥系统”。 这套系统能实时共享卡塔尔全境的雷达数据,美军在佛罗里达的指挥中心都能直接调取多哈市区的空域信息。 当时有卡塔尔议员提出 “过度依赖美军会丧失主权”,却被王室以 “世界杯安全优先” 驳回。 世界杯期间,乌代德基地的美军增至 1.2 万人,比卡塔尔本国军队人数还多,基地周边的道路全由美军管控,卡塔尔民众开车经过都要接受美军检查。 王室对外宣称 “这是国际合作的典范”,可民众心里清楚,所谓 “安保”,不过是给美军长期驻扎找的借口。 2024 年美以 “联合防务协议” 签署后,卡塔尔的处境变得更微妙。美国要求卡塔尔允许以色列空军使用其领空进行 “训练飞行”,王室虽口头犹豫,最终还是同意了,条件是美国承诺 “保障卡塔尔天然气出口安全”。 那段时间,经常能看到以色列 F-35 战机从多哈上空飞过,当地民众抗议不断,却被警方以 “维护外交关系” 为由驱散。 没人意识到,这种 “空域开放” 早已为 2025 年的空袭埋下伏笔:以色列战机对多哈的突袭路线,正是之前 “训练飞行” 常走的航线,连沿途的雷达盲区都摸得一清二楚。 2025 年 9 月的空袭发生时,卡塔尔部署的 “爱国者” 防空系统全程未启动。 事后调查显示,美军提前 2 小时关闭了系统的自动拦截功能,理由是 “避免误击以色列友军”。 1800 公里奔袭的以军炸弹,不仅炸毁了哈马斯联络点,还波及了附近的居民区,造成 5 名平民受伤。 卡塔尔首相紧急召见美国大使,得到的回应只有 “这是以色列的自卫行动,美国不便干涉”。 更讽刺的是,空袭当天,乌代德基地的美军还在正常训练,F-15 战机照常升空,仿佛多哈的爆炸声与他们无关。 如今再看卡塔尔,每年 200 多亿美元的天然气收入,大半都用在了购买美制装备和维持美军基地上,民生领域的投入却不足 10%。 多哈的高楼大厦背后,是民众对主权丧失的不满;王室口中的 “战略安全”,不过是依附霸权的自我安慰。 它的遭遇证明,小国在大国博弈里,靠出让主权换短期安稳,终究是饮鸩止渴。 今天以色列的炮火能轻易落下,明天其他势力的算计也可能接踵而至,而那个曾经被寄予希望的 “保护伞”,从来都不会真正为它遮风挡雨。 信源:以色列突然空袭卡塔尔,背后意图不简单——中华网军事
美国很可能接下来对中国做事已经规划好了,总共,分五步!第一步,“产业绞杀”第
【17评论】【20点赞】
战争2013
卡塔尔已经成为傀儡,就像乌克兰现在不能离开北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