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以为,解放军绕台,只是“例行军演”。错了!真相是,当福建舰南下、登陆驳船

不负赋墨尘 2025-09-17 00:38:51

很多人还以为,解放军绕台,只是“例行军演”。错了!真相是,当福建舰南下、登陆驳船入列、海空兵力四面合围,这三大动作,在72小时内,环环相扣地,同时发生时,这已经不是“军演”,这是“总攻”前的最后一次“点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福建舰这艘八万吨的航母,9月11号夜里带着两艘护卫舰大摇大摆穿过台湾海峡。   正常来说,新航母试航时都会悬挂试航旗、甲板上摆满各种测试装备,但福建舰这次不同。   它没挂试航旗,只挂了一面锚信号旗,甲板上也干干净净,连舰载机都没放上去。这不是典型的试航姿态,而是实打实的作战队形。   更关键的是,它选择的航线几乎贴着所谓“台海中线”,等于直接告诉大家:这条“中线”从此不存在了。   台军看着庞然大物贴身驶过,却没有任何有效反应,不是他们不想动,而是根本不敢动。战机没升空,舰艇只敢远远跟着,整个过程安安静静。   福建舰真正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体型庞大,而是它能搭载全新的歼-35隐身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歼-35的航程能达到1500公里,再配合预警机,基本能把关岛以西2000公里的美军活动范围盯得死死的。   这意味着,美国想从第二岛链派飞机来增援台湾,还没起飞就可能被锁定。美国和日本看着福建舰南下,只能干着急,心里明白这是实打实的“战斗姿态”,绝不是随便溜达。   与此同时,东海舰队的三艘巨型登陆驳船正式列装。别看它们长得像海上钻井平台,作用却大得惊人。这种船能在海上搭出一条长达820米的钢铁栈桥,直接把坦克和装甲车送到岸上公路。   以前台军的防御思路很简单:盯紧几处可能的登陆沙滩,修筑工事、布设火力点,想着靠海滩阻挡解放军的突击。   可这三艘驳船一出场,台军的那套“反登陆防线”基本就报废了。解放军可以选择任何一段海岸线登陆,不再受限于传统滩头阵地。台军花几百亿美元修的防线,等于一夜之间成了摆设。   更震撼的是9月14号到15号这两天,短短24小时里,解放军出动了27架军机、14艘军舰、6艘公务船,从台湾的北部、中部、西南和东部同时进逼,几乎把整个岛围得水泄不通。   其中,26架战机越过所谓的“海峡中线”,完全不再给台军留任何幻想。   北边的基隆港被盯死,东部太平洋出口被封锁,西南方向控制巴士海峡,形成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瓮中捉鳖”态势。歼-20隐身战机也参与其中,台军的雷达根本捕捉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轰-6K轰炸机,它挂载的是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专门针对可能介入的外部力量。与此同时,山东舰编队在台湾东部配合演练,模拟对陆打击。   可以说,从空中到海上,台湾的能源补给线和对外出口几乎全被切断。   地面火力方面,东部战区还动用了PHL-191远程火箭炮,射程超过500公里,精度误差只有1米。从福建沿海发射,几乎能覆盖整个台岛。   相比昂贵的导弹,这种火箭炮造价低、数量多,适合大规模饱和打击。演练中就模拟了对港口和能源设施的打击,给台军直接来了一次“毁瘫”警告。   把这三大动作放在一起看,你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军事演习。它实际上是在展示一种能力——所谓“冷启动”。   意思是说,解放军可以在几乎没有预警的情况下,迅速集结兵力,从演习直接转入实战。这对台军来说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台军一向吹嘘自己的“不对称防御”,比如导弹、机动部队之类的小规模反击手段。但在这种高强度、全方位的封锁和火力压制面前,这些“不对称武器”就像玩具一样。再多的钱砸下去,也无法改变大局。   更重要的是,这次行动向外部势力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别想着随时来插手。一旦美军或日本自卫队硬要介入,就可能第一时间被纳入打击范围。   事实上,在福建舰南下时,美军航母就悄悄撤到了更远的地方,日本自卫队只能远远盯着看,却什么也做不了。   从这次72小时的行动可以看出,台湾问题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过去大家还在争论“会不会动手”,现在问题变成了“什么时候动手”。统一已经不再是一个假设,而是倒计时的过程。   福建舰可能在10月1号正式服役,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三航母时代”。再加上055驱逐舰、歼-35战机、东风-26导弹这些新装备陆续列装,中国在海空军上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南海、黄岩岛等热点区域不断采取行动,设立保护区、强化主权管控,既是对外来势力的回应,也是展示维护领土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对比之下,外部势力在台湾问题上的支持只会越来越空洞。   对台独势力来说,这就是一次明确的警告:再幻想“倚美谋独”,只会自取灭亡。真到“收网”的时候,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对外部势力来说,这也是一种提醒:台海主导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任何插手的代价都会远大于收益。

0 阅读:375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