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的时候,元帅由11人调到了10人。大将由原来的22人压缩到了10

小史论过去 2025-09-23 13:11:35

1955年,授衔的时候,元帅由11人调到了10人。大将由原来的22人压缩到了10人,这样就有12人调到了上将名单中,因此对上将的名单也进行了调整压缩,这样就有人从上将名单中调了出去。 朱德那时候69岁,早年辛亥革命就上阵,1922年入党,南昌起义后带队上井冈山,开辟根据地,长征时指挥主力部队过草地,抗日打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统帅全军渡江。彭德怀57岁,黄麻起义拉起红三军团,百团大战炸铁路,西北野战军转战陕甘宁。罗荣桓53岁,井冈山搞政治部,东北野战军整风,注重部队思想工作。林彪48岁,黄埔出来上井冈,平型关打伏击,辽沈平津战役指挥主力。刘伯承63岁,上党定陶战役设伏,中原军区反扫荡。贺龙59岁,南昌起义建红二方面军,三过草地。陈毅54岁,上海起义新四军政委,华东野战军渡江。徐向前54岁,广州起义五台山游击,晋冀鲁豫野战军。聂荣臻56岁,法国勤工俭学,一二九师太行山。叶剑英58岁,广州起义北伐,华南军区。这些人从土地革命熬到解放,战功堆成山,1955年正值军队正规化关键期,他们的资历直接影响名单排序。 程潜73岁,国民党老将,1949年长沙起义带队投诚,湖南军区司令,参与国防协调。粟裕48岁,黄埔苏中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主力。徐海东早年红十五军,鄂豫皖根据地。黄克诚东北军区政委。陈赓黄埔出身,抗日太岳军区。谭政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劲光海军司令。张云逸桂军改编,华南分兵。罗瑞卿公安部长。王树声二野政委。许光达装甲兵。这些大将候选,早年建军打仗,现职也顶尖,可名单一压,就得精选。 再看那些调动的,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周纯全、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黄永胜、李达、萧华、甘泗淇、赖传珠、洪学智,全是野战军骨干,指挥过大仗,现职军区级,可标准卡得死,创建武装和重大战役领导,得对口一级军区司令级别,才留大将位。 1952年军队评行政级别,就为授衔铺路,档案翻烂了,高级干部分军区级兵团级,考虑革命贡献领导岗位现职。彭德怀罗荣桓牵头,座谈会听意见,名单改了又改。1955年初,元帅拟11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加程潜,可高层觉得11人多,压缩到10,程潜起义后地方工作多,现职不全统帅,就调出。标准严,革命资历指挥经验现职全要对上,军队结构得平衡。 大将那边更狠,原22人,档案里战役报告指挥日志一摞摞,军委定标准,创建武装重大战役领导,现职一级军区司令。聂荣臻摊地图指战场,徐向前建议精炼,留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其余12人直奔上将。许世友萧克他们战功不小,可岗位评估下来,就顺势调整,没人争抢,继续干活。这调整接地气,军队高层不能膨胀,指挥才高效。 上将名单一下就胖了,原副兵团级42人预授上将,现塞进12个大将级,陶铸李井泉曾希圣这些政治委员,工作偏政治,就不授衔。莫文骅郭化若廖汉生程世才李天焕5人,原在上将预备,岗位贡献一评,更适合中将,彭德怀指名单,罗荣桓补政治侧重,投票调下。整个过程几个月,名单七改,4月从53增55,9月减11,加吕正操。工作人员加班誊抄,确保公平。萧克调上将后,继续巡视部队,精神头足。这事儿不是贬谁,是整体平衡,体现实事求是。 副兵团级42人,最终上将19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诚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中将22位,萧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少将贺晋年一人。名单定下,严谨标准,控制人数,避免乱套。 授衔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颁元帅命令状,周恩来主持将官授衔,将领领衔后,继续岗位。10元帅领军委,大将任军区司令总部要职,上将管军区兵种。军队纪律严,训练规范。1956年补王建安上将,1958年补李聚奎。军衔到1965年取消前,提升积极性,推动现代化。调中将的莫文骅他们,没影响干劲,许世友上将坚持出力。这些老将中年授衔,后续建国防,奠基正规化。

0 阅读:220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