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美国9500吨军舰挑衅苏联3000吨的护卫舰,却没想到,苏联舰长博格达申直接全速撞向美军军舰,而在美军鱼雷发射装置被撞爆炸后,苏联的军舰也摇摇欲沉,美军没想到的是,苏联的军舰再次发起了冲锋! [无辜笑] 那天的黑海,风浪不大,紧张的气氛却几乎凝固在空气里,苏联海军护卫舰“无私”号正紧紧跟随着美国巡洋舰“约克城”号,这两艘舰艇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无私”号排水量约三千吨,而“约克城”号超过九千吨,几乎是其三倍之大。 这场对峙的起源,是美国海军以“无害通过”为由,进入苏联宣称的领海范围,随行的还有“卡伦”号驱逐舰,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这类行动在当时是美军的常见做法,表面是航行自由,实则往往伴有情报收集和战略试探的目的。 苏联海军派出两艘舰艇前往监视和拦截,其中“无私”号由时年36岁的舰长弗拉基米尔·博格达申指挥,在多次通过无线电通讯发出警告,要求美舰离开相关水域未果后,局势逐渐升级。 当地时间上午10时左右,博格达申舰长下达了一个罕见的指令,进行撞击,吨位较小的“无私”号调整航向,加大马力,径直撞向了“约克城”号的左舷部位,剧烈的碰撞导致金属构件扭曲撕裂,“约克城”号的“鱼叉”导弹发射架受损,舰体侧舷留下明显凹痕。 几乎在同一时间,协同行动的苏军SKR—6号巡逻舰也对“卡伦”号驱逐舰实施了类似的撞击 ,造成“卡伦”号部分船体设备损坏,撞击后双方舰艇都未发生爆炸或面临沉没的危险,均保持了自主航行能力,但在苏舰的持续跟踪与挤压下,两艘美舰最终转向,驶离了该片海域,进入公海。 事件迅速引发了外交层面的相互指责,美国国务院批评苏联的行为“违反国际法准则”,超越了专业海军操作的界限,苏联方面则坚持,己方行动是对他国主权水域被侵犯时的正当防卫。 无论口头上的交锋如何,实际行动的结果更为清晰,此次事件后,美国海军显著减少了在黑海地区类似的所谓“自由航行”行动。 这一事件直接促成了美苏双方在1989年签署《防止危险军事活动协议》,该协议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海空军事行为建立了更具体的沟通和约束机制,降低了因误判引发直接冲突的风险。 回顾黑海撞船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次危险的战术对抗,它清晰地展示了,即使在不占据技术或体量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坚定的行动意志,一方仍然能够有效捍卫其划定的红线,并改变对手的成本计算与后续行为。 这一历史片段也为今天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提供了参照,当国际法条文与大国实力政治交织时,明确的行为信号、可预测的反应底线,以及事发后能够导向风险管控的沟通机制,往往比单纯的口头抗议或纯粹的武力炫耀更能有效维护自身利益。 网友们议论纷纷: “这舰长是真汉子!吨位差三倍都敢撞,老毛子狠起来自己都怕!” “美国就是欠收拾,老是打着自由航行的幌子到处挑衅,这次踢到铁板了吧。” “苏联虽然解体了,但这种不服就干的精神确实让人佩服。” “现在俄罗斯在黑海照样这么刚,去年还撞过乌克兰军舰,真是祖传手艺。” “说是撞击,其实两边都掌握着分寸呢,真动起手来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博格达申后来升少将了?果然战斗民族就欣赏这种狠人。” “1988年苏联都快不行了还敢这么硬气,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最秀的是撞完还能签协议,果然国际政治还是得靠实力说话。” 您认为在现代国际环境下,这种“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处置方式是否仍然适用? 官方信源:美国海军学会档案馆
为什么中国开始对美国步步紧逼,因为我们看透了苏联解体的本质,而现在,我们正在让美
【11评论】【31点赞】
yu
“美国9500吨军舰挑衅苏联3000吨的护卫舰”?你小编在瞎编乱造什么!你这句话会气死你的语文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