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撕开35岁铁幕!38岁考生晒泛黄教材:这扇门,等了整整3年 “盯着公告里‘38岁以下’四个字,我把手机攥出了汗!”37岁的程序员李然在备考群里发的这句话,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国考官宣的重磅调整里,本科考生年龄上限从35岁提至38岁,应届硕博更是放宽到43岁,这哪是政策调整,分明是给被年龄困住的中年人递了把突围的钥匙。 这场变革藏着太多人的心酸与期待。多少人像李然一样,34岁时抱着教材挑灯夜读,却在报名前发现“超龄1个月”只能弃考;36岁的企业中层张磊,去年被裁员后想考公转型,也因卡在年龄线外只能望洋兴叹。“35岁”曾像道无形的墙把职场经验最丰富的一批人挡在门外,如今这道墙终于裂开了缝。 别以为这只是“放宽年龄”那么简单,背后藏着对人才价值的重新认知。江西某乡镇应急岗试点放宽到40岁后,有企业安全管理经验的考生上岗后,处置效率直接提升三成。基层治理、市场监管这些岗位,恰恰需要见过职场风浪的“熟手”,而非“白纸一张”的应届生。这不是对年轻人的挤压,反而藏着平衡——2.6万个应届生专属计划早已预留空间真正的比拼从来是能力而非年龄。 政策落地当晚,“大龄考公备考群”一夜之间涌进数千人。有人晒出压箱底的泛黄教材,有人分享“边带娃边刷题”的时间表,38岁的退伍军人老王说得实在:“不是想求安稳,是十几年管理经验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些细碎的努力,拼凑出一代人对抗年龄歧视的群像。 当然质疑声也没断:“招录3.81万人没增,竞争更激烈了”“大龄考生服务年限短”。可换个角度想,35岁从来不是能力的终点,40岁更不该是职业的天花板就像那位考上乡镇武装干事的老兵,用部队经验理顺了民兵训练体系,这样的“即战力”正是基层最缺的。 这场调整最动人的,是打破了“人生定型论”的桎梏。年龄只是数字,敢重新出发的勇气才最珍贵。 你觉得35岁+考公更有优势吗?来评论区聊聊~
问题单招的也要考试啊,还要面试[吃瓜]
【1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