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李在明留了面子,韩企若是再不收手,继续配合美国行动,中国更强力的打击必然接踵而至!
美东时间10月14号,他们依据所谓的301调查结果,正式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收高额港口费,说白了就是故意给中国船舶进港设卡,想掐断咱们的航运和造船生意。
要知道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可是挑大梁的角色,2025年上半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是全球第一,分别占了51.7%、68.3%和64.9%,美国这招明显是冲着削弱中国产业优势来的。
中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10月10号就先亮了一手对等反制,对美国旗、美国造的船舶也收特别港务费,你敢加我就敢跟,这是明面上的针锋相对。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14号那记精准打击:直接把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的5家在美子公司列进反制清单,禁止国内任何组织和个人跟它们做生意。这5家公司里可有门道,像HanwhaPhillyShipyardInc.也就是费城造船厂,是韩华去年花1亿美元收购的,专门承接美国海事局的订单,堪称美韩造船合作的“样板间”。
为啥中国不直接冲着韩国本土企业来,偏偏盯着它的美国子公司?这明摆着是给李在明政府留足了面子。大家都清楚,韩国这些日子在中美之间的小动作可不少。
美国搞“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计划,自己商用造船占比还不到1%,根本撑不起来,全靠韩国输血——韩华不仅送技术、送订单,还承诺追加50亿美元投资,李在明总统8月份去造船厂参观时都拍着胸脯说,要跟美国一起创造“MASGA奇迹”。
更实在的是美国的限制措施刚落地,韩国就先尝到了甜头,2025年上半年新船订单份额从15%跳到了25.1%,这便宜占得太明显了。
但中国这次的制裁点到为止,特意绕开了韩华海洋的本土主体,只打它在美国的“出头鸟”子公司。这背后藏着深意:庆州APEC会议没多久就要开了,中方一直希望在多边框架下沟通解决经贸问题,5月份李成钢副部长去济州参加APEC贸易部长会时,还专门提了要反对单边主义、维护供应链稳定。
现在留着韩华本土业务不动,就是给李在明政府留了台阶,也给韩华这些财阀提个醒:别真把自己绑在美国战车上。
可要是韩国听不懂这弦外之音,还接着帮美国围堵中国,那中方的反制手段只会越来越硬。要知道造船业是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韩国看着订单涨了,但根本绕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中国占全球造船产能的半壁江山,不仅能造整船,船用钢板、高端涂料、甚至液化天然气船的绝缘材料这些关键配套,咱们的产能和技术都是全球顶尖的。
韩华海洋虽然能在美国建船厂,但它造高端船用的很多零部件,要么得从中国采购,要么得用中国的冶炼技术,真要是中方收紧配套出口,它的造船进度立马就得卡壳。
更要命的是韩华的防务业务还离不开中国稀土。它给美国海军做舰艇维护,用的磁控雷达、推进系统里全是中国重稀土,现在稀土新规管得那么严,只要含0.1%中国成分就得办证,真要是后续把韩华本土企业也列入清单,它的军工订单都得黄。
而且韩国造船业的利润大头在高附加值船型,像新能源船、大型集装箱船,这些船的动力系统配套,中国企业占了全球30%以上的市场份额,真要是切断合作,韩国想找替代供应商没个三五年根本不行。
其实从市场反应就能看出韩国有多心虚。中方制裁公告一出来,韩联社立马挂了头条,《朝鲜日报》都感叹韩国是“虾米卷入了巨鲸之争”,怕的就是中方进一步加码。
美国智库CSIS也算出账,韩国造船业占全球29%的份额,看似风光,实则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超过40%,真要是中方动真格,这25.1%的订单增长恐怕撑不了多久。
中方从一开始就没想着挑事,商务部反复强调,美方措施违反世贸规则,中方反制只是维护自身权益。这次制裁韩华在美子公司,说白了就是敲山震虎:别以为跟着美国能占便宜,中国手里的牌多的是。
要是李在明政府还不清醒,放任韩企帮美国建造船业壁垒、维护海上霸权,那下次可能就不只是制裁几家子公司了——不管是限制船用配套出口,还是调查其他配合美国的韩企,每一招都能打在韩国造船业的七寸上。
毕竟中国从来都是先礼后兵,给面子是情分,不是没脾气。APEC会议在即,中方还等着韩国拿出真正的合作姿态,可要是韩国非要把路走死,那更强的反制只会来得更快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