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10分钟无人制止的性侵案:台北车站的冷漠,是谁的锅?" "10分钟,600秒,足够一个恶魔完成犯罪,也足够旁观者选择沉默。" 9日晚的台北车站,一名醉酒女子在众目睽睽之下遭遇性侵,而周围的人群却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无人阻拦,无人喝止,直到一名外籍旅客愤然报警。讽刺的是,这座车站每天吞吐数十万旅客,号称"台湾的门面",却在关键时刻成了"道德的真空地带"。 更荒诞的是,当舆论炸锅后,某些人第一时间不是追问"为何无人出手",而是忙着甩锅——"台北市长蒋万安该负责吗?""不,这是交通部门的锅!" ——但真正该被拷问的,真的是管辖权吗? "我们愤怒的,何止是施暴者?更是那些‘与我无关’的眼神。" 这起案件最让人心寒的,不是凶徒的猖狂,而是那漫长的10分钟里,无数双眼睛选择了"看不见"。 有人低头快步走过,心想"别惹麻烦"; 有人掏出手机录像,却不是为了阻止犯罪; 有人甚至驻足围观,像在看一场荒诞的街头表演。 ——直到一个"外人"打破沉默。 外籍旅客的挺身而出,像一记耳光打在台湾社会的脸上:什么时候,我们的正义感需要靠"外人"来唤醒? "数据告诉你:旁观者效应,正在杀死我们的安全感" 心理学中有个现象叫"旁观者效应"——人越多,出手相助的概率反而越低。 研究显示,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暴力事件中,90%的目击者会等待"别人先行动"; 在台湾,过去5年类似案件里,平均干预时间长达8分钟,比欧美国家高出3倍。 ——我们不是没有正义感,而是被"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麻痹了。 更可怕的是,当舆论爆发后,某些人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避免下一次",而是"这锅该谁背"——管辖权成了遮羞布,冷漠却被合理化。 "台北车站的10分钟,照出了整个社会的病" 这起案件暴露的,不只是治安漏洞,更是台湾社会正在蔓延的"三无病": 无感——对他人痛苦的麻木; 无责——凡事甩锅,缺乏担当; 无畏——施暴者知道,大多数人会选择沉默。 如果连最基本的"路见不平一声吼"都成了稀缺品质,再繁华的都市,也不过是钢筋水泥的丛林。 "骂蒋万安有用吗?不如问问自己:如果当时你在场,会怎么做?" 评论区等你: ✅ "我会冲上去制止!" ❌ "我可能也不敢管…" ——你的选择,决定了下一个10分钟会不会重演。性侵案 台湾车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