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机器人产业为什么折戟沉沙?日本曾经是机器人最发达的国家,举国投入研发了多年,

罗普娱记 2025-10-28 13:36:41

日本机器人产业为什么折戟沉沙?日本曾经是机器人最发达的国家,举国投入研发了多年,却最终倒在了沙滩上。 早个几十年,日本机器人那可是全球独一份的厉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巅峰时期,全世界每10台工业机器人里就有7台是日本造的,早稻田大学的WABOT1机器人一亮相,连欧美都佩服,说这是五十年后才能有的技术,本田后来出的ASIMO更神,能识人脸、听懂指令、做复杂动作,看上去就像从未来世界来的小超人。 那时候日本上下都觉得机器人能像随身听一样走进每家每户,连动漫、宗教都跟着凑热闹,《哆啦A梦》《高达》里全是机器人的影子,还有人写了《机器人中的佛陀》,说人和机器人能在赛博世界里和谐相处,可谁也没想到,这看似光明的前景,最后却成了泡影。 最关键的毛病就是太痴迷“炫技”,只顾着把机器人做得高精尖,压根不管老百姓用不用得起、好不好用。 ASIMO看着厉害,可一台成本就250万美元,当年日本普通人一年工资还不到四万美元,买一台机器人得不吃不喝干六十年,就算后来降到两百万,也不如雇个活人伺候得周到——活人能随叫随到,还能灵活变通,机器人坏了修起来又是一笔大钱。 后来软银想挽回局面,搞了个“平民款”Pepper机器人,卖几千美元,本以为能让普通家庭接受,结果这机器人根本不中用,号称能读懂人类情绪,实际连日常交流都费劲,在超市里听不懂顾客问的商品位置,在葬礼上居然突然跳舞,闹了一堆笑话,2021年只能悄悄停产,软银还把花大价钱收购的波士顿动力也卖了,赔了个底朝天。 更要命的是,日本机器人硬件做得再精致,也没个聪明脑子。现在的机器人讲究能听会说、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日本偏偏缺做“脑子”的本事。 日本自己的报告都承认,国内没有像谷歌、微软那样的互联网巨头,更没有拿得出手的AI大模型,IT人才还少得可怜,2020年就缺了30万人,再过几年缺口得扩大到近80万。 反观美国的Figure机器人,和OpenAI合作后能实时对话,还能根据情况调整任务;中国的优必选机器人更实在,酒店迎宾、商场导购、养老陪护啥活都能干,还能根据用户需求改功能。 可日本的机器人还停留在“预设程序+固定动作”的阶段,问它个绕弯的问题就卡壳,走路只会走直线,遇到障碍物都不知道躲,跟个上了发条的木偶似的,自然没人愿意要。 这时候中美还追了上来,直接把日本的市场抢没了。中国这些年制造业发展快,汽车、家电工厂遍地都是,需要大量机器人干活,美的收购了库卡,格力、海尔也下场造机器人,做得又便宜又耐用,2013年就超过日本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24年一年新安装的机器人就有近30万台,是日本的六七倍。 美国则在高端领域发力,新成立的FigureAI公司才三年,估值就高达395亿美元,还有好多企业拿了大笔投资搞研发。 可日本还抱着工业机器人的老本行不放,可国内的制造业早就转移到中韩、东南亚这些地方了,自己用不上,海外市场又被中美挤掉,企业赚钱越来越难。 发那科2010到2020年净利润四度下滑,安川电机还曾连亏三年,连“四大家族”都扛不住,更别说小公司了。 日本自己的思维也太封闭,守着老经验不肯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靠工业机器人赚了钱,就以为一辈子能靠这个吃饭,没跟上服务机器人的风口。 日本老龄化多严重,本来该是服务机器人的大市场,可他们做的护理机器人要么贵得离谱,要么不好用,理光早年出的家庭机器人连端杯水都费劲,根本帮不上老人。 而且日本企业喜欢关起门来搞研发,零件非要用自己家的,不肯和别人合作,结果成本降不下来,技术也跟不上趟。中美却不一样,中国全球买零件,性价比拉满;美国跟AI公司联手,脑子越做越聪明。日本这一对比,差距就越拉越大。 到后来,日本政府和企业都没了心气。学术振兴会不肯再砸钱到机器人领域,软银、本田相继叫停了人形机器人项目,“四大家族”也只能在旁边看着中美唱戏。 2024年的数据显示,日本工业机器人全球市场份额只剩不到38%,出口量还降了23%,摩根士丹利做全球机器人企业排名,日本都没资格单独上榜,只能跟韩国凑在“亚太其他地区”里。 曾经的“机器人王国”落到这步,真不是输在技术,而是输在太固执——只顾着做得精,忘了做得实;只顾着炫技,忘了实用;只顾着守旧,忘了变通。 举国投了几十年的钱,最后却倒在了沙滩上,说到底还是没明白,再好的技术,得让人用得上、用得起才算真本事,不然再厉害也只是展厅里的摆设。

0 阅读:61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