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价又跳水了?”
昨晚刷手机,看到碳酸锂期货跌回十万出头,群里有人直接甩出一句:新能源是不是凉了?
这话听着刺耳,可钱包更诚实——手里那几只能源金属票,绿的比春天韭菜还整齐。
别急着骂赛道,先把名单摊开:
赣锋、天齐、盛新,锂矿三兄弟;
华友、寒锐,钴界哼哈二将;
北方稀土、中国稀土,名字就透着霸气;
金力永磁、格林美、盛屯矿业,算是材料回收端的“扫地僧”。
十只票,一张图,够直观。
可真正让人挠头的,是下一步往哪踩。
先说锂。
去年这时候,碳酸锂还躺在六十万的高台上,现在直接脚踝斩。
赣锋和天齐的成本线业内传闻在八万上下,真跌破,利润表就像被抽了骨头的风筝。
但反过来想,如果价格继续磨底,高成本小矿会先死,龙头反而剩者为王。
这逻辑听着冷血,可周期股向来如此。
钴更尴尬。
华友把印尼镍钴项目吹得天花乱坠,可刚果钴价疲软,股价跟着打哈欠。
寒锐盘子小,弹性大,一旦新能源车上量,反弹速度可能像被踩了油门。
只是得盯紧库存数据,那玩意儿比前女友的心思还难猜。
稀土看似稳,其实最吃政策。
北方稀土配额年年卡脖子,中国稀土刚重组完,故事新鲜。
金力永磁做磁材,终端绑着风电和特斯拉,订单能见度高,算是稀土链里最像“打工皇帝”的角色。
格林美和盛屯矿业,一个收废电池,一个囤镍铜钴,听起来像收破烂,其实是把城市矿山挖明白了。
尤其格林美,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全球前三,真把回收做到规模化,成本能比挖矿低一截。
把十只票串起来看,会发现一条暗线:
谁能在价格低谷里把产能扩张、技术升级、资源回收三件事同时推进,谁就能在下一轮周期里躺赢。
听起来像鸡汤,可翻翻上一轮锂价暴跌后的赣锋财报,存货周转天数缩短、海外长单锁价,动作比散户快多了。
眼下最烦的,是没人知道底在哪。
有人选择清仓,有人选择装死,还有人揣着年终奖准备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