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6年,曹丕驾崩,儿子曹叡一继位就重新启用了被贬为庶民的曹洪。曹洪闻讯痛哭

趣史小研究 2025-09-17 14:36:50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儿子曹叡一继位就重新启用了被贬为庶民的曹洪。曹洪闻讯痛哭流涕,随后又仰天大笑:“曹丕小儿,死有余辜,老夫在你手中险些丧命!真是苍天有眼,且看你有何面目去见你父亲!” 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从弟。别看他后来富甲一方,早年间跟着曹操闹革命的时候,那可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的。公元190年,曹操在荥阳被董卓的部将徐荣打得落花流水,连坐骑都给丢了,眼瞅着就要被追兵砍成肉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曹操,吼着:“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自己则步行断后,硬是护着曹操杀出了一条血路。 可以说,没有曹洪,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魏武帝。这份救驾之功,比天还大。此后,曹洪南征北战,官渡之战扛住了张郃、高览的猛攻,汉中之战更是硬刚张飞、马超,为曹魏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就是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元老,却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吝啬,爱财如命。 他家里的钱堆得跟山一样,却一毛不拔。这毛病,最终给他惹来了杀身之祸。 当年,曹丕还是太子的时候,手头不宽裕,想跟这位有钱的叔叔借点钱周转。按理说,太子开口,做臣子的哪有不从的道理?可曹洪偏不,他把钱袋子捂得紧紧的,硬是没借一分。这一下,梁子算是结下了。曹丕碰了一鼻子灰,嘴上没说啥,心里却把这笔账记得死死的。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当了皇帝的曹丕,可没忘当年借钱被拒的羞辱。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名正言顺收拾曹洪的机会。 黄初七年,机会来了。曹洪的一个门客犯了法,曹丕立刻小题大做,以“连坐”之罪把曹洪打入大牢,直接判了死刑。 这一下,朝野震动。文武百官纷纷求情,都说曹洪劳苦功高,罪不至死。可曹丕铁了心,谁劝都没用。当时,大将军曹真就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陛下要是杀了曹洪,他肯定以为是我在背后说他坏话啊。”曹丕眼一瞪:“这是我自己的意思,跟你有什么关系?” 眼看曹洪就要人头落地,消息传到了后宫。卞太后,也就是曹操的正妻、曹丕的亲妈,急了。她冲到郭皇后宫里,劈头盖脸就是一句:“要是曹洪今天死了,我明天就让皇帝废了你!”郭皇后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到曹丕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情。 卞太后更是直接找到了曹丕,指着他的鼻子骂:“梁、沛之间,要是没有子廉,哪有你爹的今天,哪有你的今天!” 一边是君威,一边是母命。曹丕再横,也不敢公然违抗母亲。最终,他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松了口,免了曹洪的死罪,但还是把他贬为庶人,官职、爵位、封地全部削夺。 很多人都觉得,曹丕杀曹洪,纯粹是“公报私仇”,就因为当年借钱那点破事,心胸太狭隘了。你看他对降将于禁,表面安慰,背后却在曹操陵前画上关羽水淹七军、于禁乞降的壁画,活活把于禁羞愧死。还有对爱妾超过正妻的夏侯尚,他直接派人杀了那个小妾,把夏侯尚也给气病死了。 这么一看,曹丕确实不像他爹曹操那样有容人的雅量。但如果仅仅把这件事看成是皇帝的小肚鸡肠,那就太小看曹丕了。 黄初七年(226年),这一年曹丕已经病重,随时可能驾崩。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大动干戈地要杀一个宗室元老,仅仅是为了出口恶气? 其实,这是曹丕为儿子曹叡铺路的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 曹操能打天下,靠的就是夏侯氏、曹氏这些宗亲力量的支持。曹丕能顺利接班,也离不开这些手握重兵的叔伯兄弟。可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威望和资历,远不如父亲。自己活着的时候还能镇住他们,一旦自己死了,年幼的太子曹叡能驾驭得了这些骄兵悍将吗? 所以,他必须在临死前敲山震虎,拿一个人开刀,这个人必须功劳大、地位高,杀了他才能起到最大的震慑效果。曹洪,这位既有救驾之功又有性格缺陷的元老,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曹丕的目的,不是真的要杀曹洪,而是要通过“杀”曹洪这个动作,向所有宗亲势力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别想在我死后搞什么小动作,我连曹洪都敢杀,何况你们? 所以,当卞太后和郭皇后出来求情时,曹丕也就顺水推舟地“饶”了曹洪一命。他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了,既震慑了群臣,又没有背上残害宗亲的恶名。 更有深意的是,曹丕虽然免了曹洪的死罪,却没恢复他的官职和爵位。这是为什么?他把这个人情,留给了即将继位的儿子曹叡。 果然,曹叡一上台,立刻就给曹洪平反,官复原职,还加封了食邑。这一打一拉之间,曹洪能不对新皇帝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吗?曹魏的宗室们,也看到了新君的“仁德”,自然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异心。 所以,当曹洪在府里又哭又笑,大骂“曹丕小儿”的时候,他或许只看到了个人的恩怨,却没看透这背后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他以为是曹叡为他洗刷了冤屈,殊不知,这一切可能早就在曹丕的算计之中。 曹丕用自己的“刻薄寡恩”,为儿子的“宽仁厚德”铺平了道路。这笔看似亏本的买卖,从政治上讲,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胜利。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