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突然宣布 10月31日最新消息,当地时间10月30日,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泰希表示,不建议记者相信俄方关于在战区设立“走廊”的提议,乌方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俄方此前称,已准备为外国记者通行红军城等区域设走廊,必要时停火5至6小时。 这消息乍一听像是给战火里的记者递了根“安全绳”,可细品全是虚虚实实的门道。俄方为啥突然提“走廊”?红军城最近正打得胶着,俄媒天天宣传“反攻取得进展”,可外界看到的要么是模糊的战场视频,要么是干巴巴的文字通报。开放记者通道,明摆着是想让外国媒体亲眼“见证”他们的“胜利”——镜头可比嘴硬多了,拍点俄军推进的画面,发回国内能大大提振士气。至于停火5到6小时?听着挺给面子,可战区哪有准点儿的火候?真停火了,两边都得绷紧神经盯着对方,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变卦。 乌方为啥不建议信?泰希这话里有潜台词:你俄方说的话,我们不敢打包票。去年马里乌波尔围城时,俄方也说过开“人道主义走廊”让平民撤离,结果不少想逃的人刚出门就被当成军事目标,记者跟着跑更危险。再说了,外国记者往战区钻,拍的内容要是不符合俄方叙事,会不会被“意外”阻拦?就算真放进去,5小时够干嘛?红军城那么大,开车转半圈都得时间,想拍到关键画面根本不够。更别说战场上真真假假,一个疏忽就可能搭上命。 记者在战区有多难?我认识个跑过叙利亚的老记者,他说最怕的不是子弹,是“规则”——哪边都不把你当中立者。俄方说停火,乌方可能怀疑你在帮对方宣传;乌方给通行证,俄方可能觉得你在抹黑。这次俄方专门提“外国记者”,说不定就是算准了国际关注,想借第三方镜头塑造形象。可乌方心里清楚,这种临时停火更像表演,真要保障记者安全,得是长期、无条件的通道,不是拍脑袋定的几小时。 还有个细节值得琢磨:乌方说的是“不建议相信”,不是直接否认。这说明他们也留了余地——万一俄方真做了,总不能把路堵死。但更多是对记者的提醒:别光听口号,要看实际行动。毕竟战场上真真假假,一个疏忽就可能出状况。 说到底,这事儿折射的是双方对“信息战”的重视。俄方想靠记者镜头扭转叙事,乌方想防着被对方“带节奏”。可最苦的是记者——他们冒险冲在前线,为的是让世界看到真相,却总被当成各方博弈的棋子。 现在就看后续了,要是俄方真能让记者安全进出,拍到点实在内容,也算没白折腾;要是停火变虚晃一枪,或者记者在里面出了状况,这事儿又得成国际舆论的导火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