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哈萨克斯坦每次跟中国谈合作,嘴上说的是“互利共赢”,其实心里最怕的,就是被边缘化。现在又搞了个“跨阿尔泰对话”,拉着中蒙俄四国一起谈物流,说要打造什么新通道。就是怕货运大饼被别人分走。 今年五月,新疆阿勒泰的会议大厅里挺热闹,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的代表坐在一起,讨论着环阿尔泰地区的合作。 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的州长在会上说得特别积极,又是谈经贸又是说基建,生怕落了别人后面。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这么主动,其实是怕在区域合作里被边缘化,毕竟谁都不想错过发展的机会。 说起来,这个环阿尔泰次区域合作可不是新鲜事,早在 2003 年,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推动下,中俄哈蒙四个国家的几个省份就搞起了协调委员会,当时还只是个小圈子。 到 2013 年,这个合作升级成了正式论坛,参与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六个地方扩展到后来的十二个。 哈萨克斯坦在里面一直很活跃,尤其是这几年,明显感觉他们更上心了,毕竟谁都想在合作中多占点主动。 哈萨克斯坦的心思其实不难懂,作为连接欧亚的国家,他们一直靠地理位置吃饭,传统上主要出口能源和矿产。 但这几年周围的变化太快,中蒙俄经济走廊搞得有声有色,铁路公路一通,货运量逐年增加。 看着旁边的蒙古国通过矿产出口赚得盆满钵满,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也红红火火,哈萨克斯坦心里难免有点着急,怕自己的过境运输份额被分走。 于是他们开始想办法,把原来的合作论坛搞得更大更全,以前主要谈科技文化,现在连数字化、医疗保健这些新领域都加了进来。 今年的会议上,他们特别强调要建物流新通道,说白了就是想把更多货物拉到自己的地盘上中转。 东哈萨克斯坦州的州长在会上反复提到有色金属出口的事,其实就是想把本地的资源通过新通道卖出去,同时让过境的货物也能在他们那里多停留一下。 这种焦虑从合作机制的名字变化就能看出来,最初叫 “我们共同的家园 — 阿尔泰”,后来改成 “环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合作”,名字越来越正式,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哈萨克斯坦从原来的参与者,慢慢变成了积极的推动者,这种角色转变背后,是不想被排除在区域发展之外的考量。 从历史上看,哈萨克斯坦所在的中亚地区一直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但现在光靠地理位置还不够,得主动出击才能抓住机会。 他们推动的物流新通道建设,就是想把地理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其实这种焦虑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能推动大家更积极地合作,哈萨克斯坦想通过主动布局来避免被边缘化,这种思路值得肯定。 未来几年,这个区域的合作会越来越紧密,哈萨克斯坦能不能抓住机会,就看他们接下来的行动了。 参考资料:人民政协网《四国六方齐聚乌鲁木齐共话“阿尔泰区域”合作》
你有没有发现,哈萨克斯坦每次跟中国谈合作,嘴上说的是“互利共赢”,其实心里最怕的
观今言史啊
2025-09-15 13:47: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