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闻泰科技的事件,对被抢夺的安世半导体的事情进行一个分析——国内部分有多大价值

千秋聊汽车啦 2025-10-17 02:56:20

根据闻泰科技的事件,对被抢夺的安世半导体的事情进行一个分析——国内部分有多大价值?

首先,在2025年上半年战略调整完成后,闻泰科技的营收几乎全部来源于安世半导体。此前占比较高的ODM业务已被出售,而其他业务(如光学模组)的占比非常小,不足5%。

所以可以认为,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

安世半导体具体的营收方面,作为闻泰科技的核心资产,也是全球领先的分立与功率半导体IDM龙头。2024年,其净利润为22.97亿元。进入2025年,增长态势依旧,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61亿元,同比增长17.05%。有券商分析预测,其2025年全年净利润有望超过30亿元。

安世半导体利润那么多,为啥闻泰科技每个季度利润只有2个亿多?

原因在于闻泰科技的ODM业务(现已剥离)是亏损的,第二季度净亏损6.85亿元。

闻泰科技2025H2的净利润4.73亿,加上亏损的6.85亿,那差不多11亿多,基本合理。

剥离亏损ODM业务后,机构预计闻泰科技2025年利润18.69亿,2026年利润25.57亿,2027年利润31.10亿,这就看起来非常不错了。

现在,最重要的部分来了——因为荷兰的抢夺,所以闻泰科技会丢掉20%的产能和对应营收,这部分应该如何估值?

国内产能:东莞黄江工厂(全球最大封测中心)、上海临港12英寸晶圆厂

产品:标准半导体分立元器件(如小信号二极管、晶体管)、车规级功率器件

海外产能:德国汉堡晶圆厂、英国曼彻斯特晶圆厂

产品:宽禁带半导体(SiC、GaN)、高压GaN晶体管、硅基功率器件

这两部分有没有协同/上下游关系?

答案是有的——有两部分:

技术流转:海外晶圆厂(如德国汉堡、英国曼彻斯特)在新技术和新工艺上取得突破后,会向国内的制造基地进行技术转移,利用国内的成本和规模优势进行大规模量产。

分工配合:海外的晶圆厂生产出晶圆后,其中一部分会运送到国内(如东莞封测中心)进行封装测试,完成最终产品的制造。

所以一旦国内禁止出口,那么会有多大影响?

这要看国内部分能否独立运作:

封装与测试属于完全可以独立的,安世半导体80%的封装产能位于中国大陆。

晶圆制造属于具备相当能力,正加速补强,目前国内已有产线,并且控股股东投资的上海临港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是提升自主性的关键布局。(这似乎是本次事件问题的所在)

研发和技术方面,就主要依赖海外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部分还是可以运转并赚钱的,但肯定要打折扣。

研发和技术方面就是很大问题了,但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影响。

车圈财报闻泰科技营收147亿半导体资产被冻结

0 阅读:1
千秋聊汽车啦

千秋聊汽车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