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压根没想到,这次和伊朗干完架,最肉疼的不是打仗花了多少钱,而是被导弹残骸砸坏的房子、商场、办公楼……修起来简直是个无底洞! 一开始所有人都盯着战场上的烧钱速度,毕竟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就是个吞金兽。 拦截伊朗远程导弹的“箭-3”,一次发射就得扔400万美元,对付中程目标的“大卫投石索”便宜点,但也得70万美元一次。 F-35战机上天转一圈,每小时光维护费就1万美元,更别说挂的导弹弹药了。 那会儿算下来,冲突每天的直接军费就得好几亿,有人说一天烧掉10架F-35都不夸张,毕竟这战机平均单价也才八千多万美元。 但以色列当时可能觉得,花钱保本土安全值了,直到导弹残骸砸在特拉维夫的居民区,才发现这笔账根本算漏了。 特拉维夫市区有栋四层居民楼,被一枚突破拦截的导弹直接砸中,房顶整个塌了,侧墙像被啃过一样豁开大口子,楼里的家具、电器全被埋在废墟里,急救人员从里面扒出30多个伤员。 这还不是个例,海法附近的战略设施被击中后引发大火,连以色列国防军总部所在地都被导弹砸中,建筑严重受损。 短短12天里,以色列税务局收到的损失索赔就超过5.3万份,其中41962份全是建筑相关的,光私人住宅就有36928套,还有数百栋房子彻底毁了只能重建,至少20万人受影响。 这些数字看着冰冷,但换算成钱就特别刺眼:直接损失至少11亿美元,这还没算那些商户停业、工厂停工的间接损失,有人估算间接损失能比直接损失高好几倍。 更麻烦的是,建筑修复从来不是补个墙、换个玻璃那么简单。 就说特拉维夫那栋塌了的居民楼,先得请排爆专家清理废墟里的未爆弹碎片,这一步就得花不少钱——毕竟导弹残骸里可能藏着没引爆的战斗部,随便挖一铲子都可能出危险。 清理完废墟还得检测地基有没有被震坏,要是地基裂了,这栋楼等于得推了重盖。 以色列的建筑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重建一栋四层居民楼,光建材和人工费就得几十万新谢克尔,要是换成市中心的商场或办公楼,成本直接翻十倍不止。 有栋挨了导弹碎片的商场,一层的玻璃幕墙全碎了,电梯井被砸变形,里面的商铺装修、货架货物全毁了,店主们光索赔就喊出了几百万美元,更别说商场停业一天损失的营业额了。 对比之下,战场上的开支反而成了“一次性消费”,重建却是个没完没了的无底洞。 美国《华尔街日报》一开始预估重建至少要4亿美元,现在看这数纯属保守了,毕竟光税务局登记的直接损失就超11亿了。 以色列财政部长说整个战争成本可能到120亿美元,这里面大半都得砸在重建上。 更有意思的是,以色列政府给的战争财产赔偿少得可怜,每对夫妇最高才2.4万多美元,这点钱连修个厨房都不够,更别说重建房子了。 商业保险也指望不上,之前推的“战争财产险”每年保费要0.1%,保额100万美元听着不少,但愿意买的家庭没几个,这次5万多份索赔里,能走商保的估计连零头都不到。 最让人无奈的是,这些损毁的建筑还影响着民生和经济。 20万人因为房子受损要么住临时帐篷,要么挤在亲戚家,政府得花钱搭安置点、供水电伙食,这又是一笔持续开销。 那些被砸坏的办公楼里,不少是中小企业的办公室,设备毁了、文件烧了,有些小公司直接就倒闭了,失业率跟着往上跳。 旅游业更惨,本来特拉维夫、海法都是热门旅游城市,现在满街的建筑废墟,游客谁敢来?酒店预订率掉了一半还多,相关的餐饮、交通行业全被拖累。 之前看加沙重建的数据就该有教训,那边5400万吨废墟要清15年,重建得花700亿美元,以色列这次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清理废墟、检测建筑、逐个修复,没个三五年根本完不了工。 而且修复期间这些建筑没法用,居民区住不了人,商业区赚不了钱,等于每天都在亏钱。 以色列经济本来就受之前加沙冲突的影响,现在又背上这么大一笔重建债,估计好几年都缓不过来。 说白了,打仗时扔出去的拦截弹是明面上的钱,花出去就完了,可那些被砸坏的房子、商场是实打实的家底,修不好不仅影响生活,还得天天看着心疼。 以色列可能一开始算的是军事账,没算明白民生账,等收到一堆重建账单才反应过来,导弹残骸砸坏的不是房子,是真金白银堆起来的家底,这窟窿可比战场上烧的钱难填多了。
以色列何去何从,历史惊人的相似,犹太人在打中国的主意现在这局面,看着眼熟。加
【1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