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结果公布,荷兰首相即将下台,不到24小时,安世传出好消息 其实这事儿倒不是什么新官上任随便拍板,更像是荷兰之前一步错、步步错,最后不得不赶紧调整方向。 之前荷兰政府那股强硬劲儿,现在回头看,更像是一场没踩稳的豪赌,在地缘政治、全球产业链还有自家政治这些事儿上,都算错了账,最后把自己逼得没了退路。 一开始,荷兰就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走。美国刚出台针对中资的“穿透性规则”,荷兰那边立马就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动手了。 那动作快得,感觉就像是急着要跟美国表忠心。可谁能想到,美国的政策说变就变,釜山会谈之后,突然宣布规则执行要推迟一年。 这一下,荷兰可就尴尬了,自己这边卖力折腾半天,结果“带头大哥”先撤了,就剩他们自己在那儿僵着,下不来台。 而且他们不光看错了美国的心思,还低估了全球产业链有多紧密。咱们中国也没搞什么大动作,就针对性地暂停了安世东莞工厂部分芯片的出口。 可别小看这一下,直接就戳中了欧洲汽车工业的要害。德国和意大利的汽车生产线立马就慌了,因为缺了关键芯片,减产的汽车超过百万辆,损失大了去了。 这一下欧盟内部先乱了,德国和意大利转头就给荷兰施压,让他们赶紧收拾自己惹出来的烂摊子。荷兰本来想拿捏别人,结果反倒发现自己的命脉也被攥着呢。 更关键的是,荷兰自家内部也不是一条心。之前做这个激进决定的,是斯霍夫领导的看守政府——说白了就是个马上要下台的临时班子,根本没什么长期打算,宁愿牺牲经济利益,也想换点短期的政治安稳。 后来议会选举结果出来,以务实出名的耶滕领导的六六民主党险胜,这就给事情的转机搭了个好台阶。 新上来的这批人,更担心之前那种强硬做法会把投资者吓跑,毕竟荷兰是靠贸易吃饭的,这么折腾下去,根本损害的是自己的根本利益。 所以,赶紧调整政策,恢复供应链,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说到底,安世半导体这事儿能缓和,不是谁打赢了谁,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规律,给那些一时脑热搞地缘政治游戏的人上了一课。 对荷兰新政府来说,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赶紧修复被破坏的商业信誉,在中美之间重新找到一个务实的平衡点,别再跟着瞎折腾了。 其实这事儿也给全世界提了个醒,现在都是全球化时代了,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把产业链拆开,搞对立,最后倒霉的很可能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