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还是老的辣!”4月9日报道,上海一位父亲花2400万给儿子买婚房,3个月不到小两口就离婚,女方分走1500万!但父亲技高一筹,买房时留了一手,状告两人还钱!法院:女方应承担共同还债责任,以1500万为限! 事情得从儿子的婚事说起,老父亲一辈子经商攒下不少积蓄,为了让儿子婚后生活安稳,咬牙卖掉两套老房子,凑齐2400万全款买下市中心一套大三居当婚房。 按照不少人的想法,父母给子女买婚房天经地义是赠与,房子自然是夫妻共同财产,真到离婚时女方分走一半也合情合理。 女方也是这么盘算的,婚后没两个月就提出离婚,理由是“性格不合”,张口就要求分割1500万的房产价值,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 可她万万没想到,老父亲从一开始就没把这笔钱当成赠与。在付房款前,老父亲就让儿子和准儿媳一起签了一张借条,白纸黑字写明2400万是给小两口的借款,用于购置婚房,两人都按了手印确认。 当时女方还笑着觉得叔叔阿姨太认真,没把这张纸条当回事,可这恰恰成了日后扭转局面的关键。 离婚案闹上法庭后,女方一心等着分割房产,老父亲却直接拿出了借条、银行转账流水,还有卖掉两套老房子的合同。 这些证据链条完整,清晰证明了2400万是借贷而非赠与,老父亲随即提起诉讼,要求小两口共同偿还这笔借款。 法院审理后认为,借款事实明确,双方签字确认,且结婚与买房时间高度重合,婚姻持续时间极短,结合这些情况,足以认定这笔钱并非无偿赠与。 最终判决支持老父亲的诉求,女方需承担共同还债责任,以1500万为限。 这一下,女方的处境彻底反转。原本以为能轻松拿走1500万,结果不仅分不到一分钱房产,还得背上千万债务,从“准千万富翁”变成了共同债务人。 老父亲也坦言,当初签借条时自己也纠结过,毕竟“谈钱伤感情”,怕影响小两口的感情,可这2400万是自己一辈子的血汗钱,实在不敢马虎,没想到这张纸条真的防住了“洗房”风险。 其实仔细想想,这场闹剧里藏着太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女方婚前坚持要全款婚房,婚后短短73天就闪电离婚,张口就要分走大部分房产,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结婚的真实目的。 而老父亲的借条,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保护,更是对一段感情的考验。 就像老父亲说的,规则不是为了防备真心,而是为了过滤假意,如果对方是真心过日子,这张借条不过是一张废纸;可如果对方图的是钱,这张借条就是最有力的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