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也曾有过“三本学院”,只招生了4年就被叫停。
2004年复旦和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双方共同南汇科教园区组建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面积有1234亩,作为一个独立学院这面积真不小了。复旦、金融,校名里这两个词极大刺激考生和家长,当年分数线直奔本一线附近。
最开始双方各取所需,复旦出校名,出管理团队,太平洋保险出10亿资金。但是等学校真正运行起来,发现预算超支,太平洋保险引入其他几家股东,最后校董事会13席中,复旦4席席,太平洋保险3席,其他股东4席。这时复旦才发现,原来自己被架空了,学校大决策根本左右不了。学校缺经费,几个股东都不愿意出钱,太平洋保险提议以学院名义贷款,复旦反对,最终校董事会投票后以学院的名义向银行贷款,这可惹恼了复旦,双方合作磕磕绊绊。最终2008年被教育部停止招生,2011年最后一届毕业生毕业后,学校停止办学。
当初太平洋保险想借助复旦金融和上海的区位优势建一所金融为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只可惜事与愿违。独立学院的办学基本就是以这样的形式收场,同样闹的不欢而散的还有北航北海学院,当初也是和广西合作,最后因为资金和股份问题终止办学。
名校与资本合作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实现商业可持续?这些问题至今仍值得深思。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特殊产物,其兴衰历程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大大的西瓜
你交钱,我给你张纸(文凭)
用户10xxx77
不就是挣不到钱了嘛,什么教书育人都是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