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唯一活下来的儿子,2007年去世,晚年享受什么待遇?
2007年3月23日,在大众面前销声匿迹多年的毛岸青因心脏病在北京去世,在此之前,毛岸青和妻子邵华一直过着低调普通的生活,外界很少听到关于他们的消息。
毛岸青虽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但他的人生并没有一帆风顺,反而充满了坎坷和荆棘。
1930年,7岁的毛岸青跟着哥哥毛岸英来到上海流浪,母亲杨开慧早早牺牲,弟弟毛岸龙也相继离世,这对兄弟只能相依为命。
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在街头卖起了报纸。白天兄弟俩骑着三轮车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穿梭.夜幕降临后,他们往往去桥下帮忙推黄包车,只求换些碎钱填饱肚子。但是,两个小男孩在上海的生活并不容易,外国巡捕经常无故殴打他们。
有一次,毛岸青去租报纸时收到了几张假钞,他愤怒地想要去报复,却被巡捕抓住狠狠地打了一顿,他的头部遭受重创,造成了终身难以根治的创伤后遗症。
这场变故后,兄弟俩靠捡废品和零工维持生计,但收入微薄,生活艰辛。在最困苦的时候,党组织终于找到了这对兄弟。
1936年,他们被安排前往莫斯科留学,在苏共中央的资助下,生活逐渐稳定下来。贺子珍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般悉心照顾,两兄弟也渐渐打开心结,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读书。
1947年,毛岸青跟随贺子珍回到国内,1949年,在贺怡的带领下,毛岸青与妹妹李敏一起回到了爸爸毛主席身边。
而毛岸青无疑是让毛主席最为揪心的孩子,毛岸青因年幼时脑部受伤,身体一直不好,发病时,总是难以自控,每当想到儿子小时候的遭遇,毛主席总是十分难过。
毛岸青回国后,在中宣部担任俄文翻译,参与翻译多部苏联文献。他的俄语造诣很深,获得了“翻译家”的美誉。然而,好景不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哥哥毛岸英在战场上牺牲的噩耗,让毛岸青精神遭到沉重打击。他大病一场,病情反复,情绪低落。毛主席看在眼里,为了儿子的身心状况,便停止他的工作,让他去大连疗养。
1960年,毛岸青在大连与邵华结为夫妻。温柔贤淑的邵华照顾疗养中的毛岸青如同对待手足,两人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美满。毛主席为了儿子的身体,避免让他接触政务,就是希望他能有个健康的身体。
但文革爆发后,烽火再起。毛主席为保护独子,把毛岸青保护在自己视线范围内。为避免儿子被拖入政治风波,毛主席只在工作之余偶尔接见毛岸青,打听他的身体和生活。儿子也知父亲为国事忙碌,有问必答后便离开,从不打扰。
1976年9月,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毛岸青悲痛欲绝,但因身体欠佳未能前往告别。此后,他继续在军队工作。
在父亲去世后,毛岸青从未享受任何特殊照顾,只有医疗上破格享受副总理级别的关怀。这成为他作为伟人之子,获得的唯一“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