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世界造船业的一哥,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韩国,可能做梦都想象不到,自己崩盘的速度会如此之快!
各位关注造船业的朋友应该还有印象,过去几年,咱们和韩国在全世界抢造船的订单,确实打的有来有回,互有胜负,市场份额差距始终没超过10个点!但是眼看2023年要见底了,再一看这个数据,嚯,好家伙,情况完全变成一边倒了,今年前3个季度,韩国新接的订单份额仅为18%,而咱们呢,68%,快超他们四个来回了!连之前他们的优势学科,LNG船,都已经被我们反超了!咋回事啊?百米冲刺到最后,突然拉肚子腿软了么?这闪崩来的是不是有点突然!
其实这件事说来,还真的不怪韩国,纯粹是被美联储加息给霍霍了,非战之罪!咋回事呢?你看,造船这行和房地产有点像,你要造船,不可能指望客户一次性把钱先付清,毕竟动不动就是十几个亿,你有这实力,也肯定不会一次付清!那剩下的尾款咋办呢?船厂你得先垫着,自己兜里不够,那就拿着订单做担保,去找银行借!一艘船这样还好,但几十条船加到一块,就需要欠银行天量的资金,然后每天又会产生天量的利息!所以,利息的高低,直接就是造船业的晴雨表,一个不好,就是赔本赚吆喝!
结果,咱也都看到了,去年开始,美联储在15个月内连续11次加息,眼看资本都要被美国吸走,韩国也只能一咬牙,也硬着头皮跟着加息,利率从两年前的1%暴涨到今年的3.5%,利率低的时候接的单,结果造的时候赶上了高利率,这就导致韩国造船厂每条船的成本,凭空增加了1000万美金。但是反观我们呢,不仅没有加息,反而在实质性降息,这一升一降,反映到造船成本上,差距就瞬间被拉开,在这样的背景下,咱们国内的造船业,今年绝对可以称得上突飞猛进!
但是,各位朋友,你要注意,刚才我说的原因,只是中韩造船业份额差距被拉开的浅层原因。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再往深层次去剖析一下,你会发现,韩国造船业看似遇到了颓势,实际上,他只是回到了本该属于他自己的位置!
我们先来看下造船的三个关键环节,分别是:供应链、生产、和市场!谁对这三个环节把控力越强,谁在整个产业的根基就越深厚!咱们先来看看韩国能把握哪部分?它只能把握生产,这一个环节,供应链和市场都不在自己手里,典型的两头在外的贸易形式!就是供应链,要靠从外面去买,在自己这生产完之后呢,消费端市场,也在外面,你还要再卖出去!你要说这是全球化分工的典型生产形式,这也没错,但是背后的隐忧呢?就是市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整条供应链都会受到影响,而韩国本土那小小的市场,又完全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反观他的对手中国呢?供应链层面,他有世界上最健全的工业门类!
比如造船用的钢铁,行业内有这么一句玩笑话,世界钢铁产量第一的是中国,第二是河北、第三是唐山!韩国拿什么比?再比如围绕造船的上下游产业,江苏靖江一个县级市的造船量,就比世界第三的日本还要多,背后完善高效的供应链,可以在48小时内,把你需要的任何配件,送到你厂区门口!这是韩国敢想的吗?
说完原材料和供应链,咱们再来说市场!中国市场的体量,更是韩国比不了的!我简单来说几个数据,大家自行感受一下,我国船东拥有的船队规模,世界将第一;我们外贸进出口总值,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2022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我国一家独占7席!这些数据,哪个是韩国能比得了的?
供应链、生产、和市场,这三项关键环节中。韩国把握住了生产的环节,但是他的对手,占据了全部的三项要素,而且每项都在全世界断崖式的领先。你让韩国拿什么竞争?所以,我才说,韩国造船业的今天,看似意外的闪崩,其实它只是回到了本该属于它的位置!
在这件事上,有一说一,不是韩国不够好,也不是他不够努力,只是他在面对一个,和他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在这个对手的工业齿轮开始全速转动的之后,韩国在生产要素的每一个环节,都逐渐被打回了原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很多竞争,早在还没开始前,就已经被写好了结局!

用户13xxx08
小编的意思是,韩国永远是为奴为妾?当然,小编也许是对的[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