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辆信息泄露网传索赔“300万”,到相关媒体发文致歉开除涉事员工。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汽车信息泄露事件,算是暂告一段落。不过回顾整个事件,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细节值得讨论和思考。 1、这次泄露事件到底是不是唱双簧?可以看到这几天网上有很多水军在带这种节奏,由于小米手机总会出现提前泄露事件,所以人们也总会下意识认为这是小米自导自演的造势炒作手段。不过从整个事件详细的过程描述,以及两家媒体公告+公章的处理结果来看,玩套路的可能性还是极低的。雷军对小米手机泄露或许还有几分包容,但对于这次压上一生荣誉的汽车创业,稍有瑕疵必然会重拳出击,也算是给半吊子水平的行业媒体一次教训。 2、赚足热度和流量的小米汽车是不是该事件的最大赢家?有很多网友调侃称这次泄露事件让小米不仅省了一大笔营销费用,还净赚300万。看似结果是好的,但却直接打乱了整个市场营销部门的营销预热计划和节奏,很多已经在推动的造势工作不得不提前叫停,这里面造成的损失可以说是远超罚款金额。而且在我们看来只是泄密了车辆造型,但对于同行而言,一组简单外观造型往往能看到很多细节信息,并提前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让小米汽车还未上市就已处于被动状态。 3、这次泄密事件暴露出某些行业媒体的无知嘴脸。最起码的媒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忘带了还是故意丢了?都签保密协议了还发朋友圈炫耀找存在感。这种无知行为让整个汽车媒体脸上无光。如今汽车媒体门槛确实越来越低,只要能说话就能当车评人,这也导致媒体素质水准参差不齐。目前这种问题在没有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确实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希望品牌方在邀请媒体时多少慎重些,多衡量媒体的专业性,避免助长这种不良风气的滋生。#车314报道##小米汽车#
从车辆信息泄露网传索赔“300万”,到相关媒体发文致歉开除涉事员工。这段时间闹得
车叁壹四
2023-12-21 11:58: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