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日,赫鲁晓夫正在乌克兰的西部城市发表演讲。突然一张纸条被递到眼前,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大字,“速给莫斯科回电”。 此时,赫鲁晓夫的职位是乌克兰第一党委书记,本应是苏联权力结构中的一名重要官员。然而,乌克兰的局势远非平静所能形容,特别是在一个月前发生的事件后,一切变得更加复杂。雅罗斯拉夫·哈兰,新政权的主要宣传者,和赫鲁晓夫有过数次面对面的交流,他的言论犀利,对未来充满激情,但正是这种激情引来了悲剧。他被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暗杀,这些人渴望脱离苏联的束缚,梦想着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起暗杀事件震惊了赫鲁晓夫。尽管他深知乌克兰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但他从未想到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他停下了正在准备的演讲,拨通了通往克里姆林宫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指令简单而直接——立即返回莫斯科。 搭乘火车回到莫斯科的路上,赫鲁晓夫以为自己迎接的是斯大林的怒火,以及对他未能控制住乌克兰局势的严厉指责。然而,事实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后的接见并非惩罚,斯大林没有对他发怒,也没有责备他乌克兰的工作。相反,他被留在了斯大林的身边,被委以重任,负责管理莫斯科市的党组织。
原来在那个动荡时期,莫斯科不仅是苏联的政治心脏,也是党内斗争的主战场。斯大林,这位铁腕领导人,正面临着自己统治下的一大危机。党内的裂痕日益加深,一方面,列宁格勒派的支持者,他们对斯大林的集权式治理持批评态度,梦想着一个更加分散的权力结构,甚至试图组建一个独立的俄罗斯共产党。在斯大林看来,这些人不过是叛徒,威胁到了苏联的统一与稳定。另一方面,斯大林领导的全联盟共产党坚持强力中央集权,致力于巩固苏联的权威。 正是在这一情况下,斯大林发现了赫鲁晓夫。在斯大林眼中,赫鲁晓夫不仅是一位能干的官员,更是一位可靠的盟友。斯大林深知,在党内斗争如此激烈的关键时刻,他需要的不仅是忠诚,还需要能力。因此,斯大林决定将赫鲁晓夫从乌克兰调回莫斯科。 自那以后,赫鲁晓夫逐步成为斯大林看重的接班人。他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权力,逐渐在苏联政治舞台上占据了重要位置。然而,历史的讽刺在于,就是这位斯大林培养的继承者,最终上台后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的政策和遗产。赫鲁晓夫上台后,发起了所谓的“去斯大林化”运动,批判斯大林的暴政,关闭了古拉格劳改营,释放了政治犯,并且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放宽政治和社会的管制。这一切的改变,无疑是斯大林做梦也未曾想到的。 1956年2月25日的夜晚,原本应该已经结束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意外地重新召集了其成员及各国代表,他们被紧急通知前往克林姆林宫继续会议。这一次,会议的主题是赫鲁晓夫将发表一篇震撼人心的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赫鲁晓夫在报告中猛烈批评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为。他揭露了斯大林治下发生的种种暴行,包括大规模的清洗、镇压和处决,以及斯大林如何被错误地塑造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领导者。赫鲁晓夫引用了列宁对斯大林评价的摘录,同时也借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来支撑他的观点,展示了斯大林统治的真实面目。 赫鲁晓夫通过详细的事实和数据,展示了个人崇拜对苏联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揭示了这种崇拜如何扭曲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报告中,赫鲁晓夫情绪激昂,展现了他对于改变苏联现状的坚定决心。他的演讲持续了长达五个小时,期间没有任何代表插嘴发言的机会,显示了他要传达信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当赫鲁晓夫结束他的发言时,整个会场陷入了沉默。这场报告震惊了所有人,有的代表因为情绪激动而晕倒。赫鲁晓夫在报告的尾声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这场秘密会议的内容不得对外泄露,标志着苏联内部开始了一场深刻的自我批评和改革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