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现存唐代壁画四幅,主题内容为西方净土变、天王像、山水等,在明代增设罗

于赓哲 2024-05-31 11:49:01

佛光寺东大殿现存唐代壁画四幅,主题内容为西方净土变、天王像、山水等,在明代增设罗汉群像改动墙壁之前,东大殿一定是满墙壁画,熠熠生辉。 画工是谁?目前已知有两人,一人是许七郎,东大殿北梢间木板门背上有题记“赤白博士许七郎”(图3)。“慱”为“博”的俗字。 还有一人为许元让,东大殿南稍间南扇板门背面,还有一则题记。较为模糊,可见“咸通八年四月二日记”日期,还有“赤白博士许元让”(图4 图5)。咸通八年为867年,正是东大殿建成十年之时。两位画匠均为东大殿服务,又都姓许,以唐代工匠往往是家族从业的习惯来看,也许是亲戚。 唐五代时有称画工为博士的惯例。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唤画工王惠……博士惠来”,其实“博士”泛指一切有手艺的人。博士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策·赵策》,最初只是博学之士的尊称。学术发达、成为百家争鸣中心的齐国最早将博士设为官职。唐代照样有博士,太常博士、宫教博士、国子博士、四门博士、律学博士、算学博士、医博士、漏刻博士、按摩博士、咒禁博士、五经博士等等。 正因为“博士”指的是官府内掌握专门技艺的人,在社会上普遍的称谓“官称化”影响下,这个词后来泛化成民间词汇了,一切有手艺的工匠都可能被叫做博士(算是对工匠的一种美称),加个修饰词,就是指某行业的行家里手,例如《封氏闻见记》“饮茶”条:“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唐代煎茶程序复杂,所以能煎得一手好茶的就被称为“煎茶博士”,与此类似的还有瓦博士、酒博士、洗鲽博士(染整匠)、钥匙博士、石博士、釜子博士、造火炉博士、煮盆博士(七月十五佛盆节上的厨师)等等。 一直到宋代,博士这个词还经常被用作对工匠的称谓。元代则出现了“把式”,这是蒙古语词汇,但却是汉语“博士”的音译,刘铭恕《现代汉语的一个蒙古语名词——把式》认为,“把式”一词源自于元代所常见的蒙古语词“八合识”,意即“师傅”。它有几种不同的写法,如“八哈失”“巴合失”“巴合赤”“巴黑石”等,伯希和在为《蒙古侵略时代的突厥斯坦》一书所写的《评注》中就认为,波斯语bakhschi应该是出于汉语“博士”一词,是音译,而非原先认为的出于梵语“比丘”。今日汉语中的‘把式’一词,即元代蒙语八合识之简写,意思就是‘师傅’。”而这个词,等于是出口转内销,反过来又影响到了汉语,使得“把式”这个词正式成为师傅、工匠的代名词(不过现在某些方言还保留着把工匠称为“博士”的习惯)。 #佛光寺##唐代##工匠#

0 阅读:1
于赓哲

于赓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