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李自成的失败在于他太急切了! 试想,如果李自成没有选择东进北京,而是转

史珍香聊史 2024-09-16 13:43:02

事实证明:李自成的失败在于他太急切了! 试想,如果李自成没有选择东进北京,而是转身回归田园,那么以崇祯帝的刚烈性格,他绝不会轻易调回吴三桂来守卫京师。这一决策,无疑为李自成赢得了宝贵的发育时间。 当时,吴三桂在宁远城坐拥四万精兵,山海关的兵力也颇为可观。而满清在连经松锦大战和宁远之败后,兵力大损,虽紧急补充了野人女真的壮丁,但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满洲本部兵力仍不过六万,加上蒙古仆从军和孔有德的汉军,也仅勉强达到十万。 若吴三桂坚守宁远,以五万兵力守卫山海关和宁远两座坚城,作为防守方,以一敌二,抵御满清的进攻并非难事。从历史上的攻防战役来看,五万人在补给充足的山海关附近,守卫两座城池,坚持三五年都大有可能,更何况守将是军事素养极高的吴三桂。 而李自成在占据襄阳后,政权建设已初具规模。只要崇祯和吴三桂能为他争取到三到五年的安稳发育期,李自成的实力必将大幅提升,足以吊打其他一切势力。 然而,历史的走向却并非如此。崇祯的刚烈性格注定了他会与满清死扛到底,而李自成的急功近利却让他错失了这一良机。如果崇祯能与满清持续对抗,那么满清便无法腾出兵力干扰李自成的发育。 此时,张献忠刚进入四川,正忙于屯田发育,无暇他顾。而且,三峡和秦岭这两条出川的道路都险要异常,且都掌握在李自成手中。只需少量精兵把守,便能牢牢看住张献忠。 可以说,当时的局势对李自成极为有利。只要他不急于求成,便无人能阻挡他的崛起。然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急功近利往往会导致失败。李自成的败亡,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如今,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从中汲取教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学会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1 阅读:359

评论列表

海的声音

海的声音

5
2024-09-16 15:11

如果明不亡,中国就惨了

精确无解

精确无解

3
2024-09-16 14:17

只有一个如果可保大明不亡,那就是接受闯王的投降,并安排他去打女真

史珍香聊史

史珍香聊史

一个纯粹的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