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曾国藩和左宗棠,击杀太平军三王的他,27岁时在广东乡试中一举成名,成为举人。然而,仕途并非一帆风顺,29岁、36岁两次会试均落第,但他并未气馁。终于,在38岁那年,他通过礼部会试,殿试中更是取得了二甲第二十七名的好成绩,被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从此踏上了官场的坦途。
随后的岁月里,他步步高升。39岁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45岁升任江南道御史,正五品;46岁充会试同考官,稽查北新仓、银库,展现出了卓越的行政才能。48岁补任工科给事中,49岁调任鸿胪寺少卿,后擢奉天府府丞兼学政,正四品,仕途一片光明。
然而,50岁时因查库失察亏短,他遭到了罚款革职的处分。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筹措资金,交齐罚银,最终得以补任詹事府右庶子,正五品,重新回到了官场。此后,他更是实任右庶子,母逝丁忧后,55岁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从四品,仕途再次迎来高峰。
56岁时,他出任湖北按察使,正三品,后调贵州布政使,从二品,展现出了非凡的治理能力。57岁擢升湖南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二品,成为一方诸侯。然而,58岁时天平天国起义爆发,他因未能满足驰援广西作战的满族大学士沿途供应需求而被罢职。但即便是在等待交接的困境中,他依然提前部署长沙城防,自募资金修补坍塌的城墙,为后续抵挡太平军的猛烈攻势以及给朝廷提供了调兵驰援的时间。
59岁时,他再度出任湖北巡抚,随后回调湖南巡抚。在此期间,他积极协助曾国藩组织团练、创建湘军,并为曾广罗人才、帮助编练湘军。同年,他还招举人左宗棠为其管理幕府,为后来的战事储备了重要力量。
61岁起,他指挥大军在岳州、崇阳、通城等地与太平军展开大作战,屡建奇功。62岁时太平军攻入武昌,他应湖北巡抚胡林翼求救,派猛将鲍超驰援,成功化解了危机。63岁时,他率军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大战太平军,因不分地域、越境剿灭贼寇之功而受到朝廷的褒奖。
此后的岁月里,他继续为国家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64岁协同收复武汉后,他回湖南为百姓因战乱减免各种税收;65岁战败石达开并上书请求起用曾国藩;67岁时守卫湖南、驰援各省剿灭太平军并入川督办军务;69岁时经过两年苦战终于歼灭太平军在四川的主力并因军功赏太子少保。
70岁时他歼灭从云贵入川的石达开部并凌迟处死石达开加太子太保衔;71岁时协同攻入太平军天京并授封一等轻车都尉世职赏双眼花翎;74岁时擢升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并成为朝廷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支柱。然而同年他也病逝了但朝廷仍赠太子太傅并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忠以表彰他一生的功绩。
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不仅展现了他在仕途上的坚韧不拔和卓越才能更体现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精神。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