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8岁女孩被拐至深山,女孩父亲情急之下找他求救,他二话不说立马赶到当

闻语坦克 2024-10-20 20:35:33

1992年,18岁女孩被拐至深山,女孩父亲情急之下找他求救,他二话不说立马赶到当地救人,带着女孩往外跑却看到村民全都手持武器目露凶光:“我看今天谁敢走!”女孩紧抓他的手哭喊道“警察叔叔,别丢下我!” 深夜,施华山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正准备休息时,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开门的瞬间,他看到一位风尘仆仆的老人,满脸焦急与绝望。 “警察同志,求您救救我女儿!她被拐卖到深山了!”老人几乎是带着哭腔说出这句话。施华山听完,心头一紧。他没有多问,立刻答应了老人,简单收拾了几样东西,准备连夜出发。 这已经不是施华山第一次接到这样的求助,但每一次都让他感到沉重。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任务,更关乎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希望。 施华山顺着老人的指引,来到了那个偏远的村庄。整个村子寂静无声,仿佛笼罩着某种诡秘的气氛。他走在狭窄的小巷中,能感觉到从房子后面传来的暗暗的目光。他试图打听女孩的下落,却发现所有人都回避他的询问,甚至有些村民露出敌意。 终于,经过几天的暗中调查,施华山找到了女孩。她被关在一间偏僻的破旧房子里,浑身瘦弱,脸色苍白。看到施华山,女孩眼中流露出恐惧与渴望交织的情绪。她小声问:“你能带我回家吗?” 施华山心头一紧,拍了拍她的肩膀,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带你走。”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就在施华山准备带着女孩离开时,村民们像从四面八方涌出一样,将他和女孩团团围住。为首的是一位年长的村民,他恶狠狠地盯着施华山:“人,你不能带走!这是我们的规矩!” 施华山知道,这些村民已经形成了一套非法的“婚姻买卖”体系,拐卖妇女成了他们的“生意”。他必须冷静应对,才能有机会带走女孩。“她不是你们的财产,她是一个人,有权利回家!”施华山的声音虽然平静,却透着坚定。 然而,村民们并不打算退让。随着有人喊了一声:“法不责众!”村民们挥舞着手中的农具,试图用暴力阻止施华山。 施华山紧紧护着女孩,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她前面。他清楚,眼前的这些人不会轻易让步。就在他思考如何脱困时,一名村民突然挥起锄头,朝他砍了过来。施华山闪身躲过,但紧接着另一名村民的铁锹就砍向他的手臂。 鲜血顺着他的手臂滴落下来,疼痛瞬间袭遍全身。施华山咬紧牙关,没有退缩。他知道,如果他倒下,女孩就再也没有机会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 “快跑!”施华山对女孩喊道,同时拼尽全力与村民搏斗。他拖着受伤的身体,硬是护着女孩冲出了重围,带她跑到了安全地带。 虽然成功救出了女孩,但施华山的手臂伤势严重,鲜血染红了衣袖。他立刻联系了当地的公安局,请求增援。局长听完情况,震惊不已,立刻组织警力前往村庄展开全面解救。 最终,在警方的强力介入下,女孩被彻底救出,村民中多名参与拐卖的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女孩安全地回到了她的父亲身边,父亲紧紧抱着她,泪流满面。 那次营救行动让施华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医生告诉他,由于受伤过重,右手的肌腱断裂,永远无法恢复到从前。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样的伤痛已经足以让人选择离开前线,但施华山却没有退缩。他对自己说:“我不能停下,打拐是我的责任。” 女孩和父亲团聚时的情景不断在他的脑海中浮现,每一次他都感到无比欣慰。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肩负的使命。于是,施华山开始更加积极地搜集打拐线索,无论多么偏远的地方,无论任务多么危险,只要是拐卖案件,他都会亲自奔赴前线。 随着打拐案件的减少,施华山的名字也渐渐传遍了全国。他成了人贩子闻风丧胆的名字。那些曾经猖狂的人贩子一听到施华山到了某个地方,立刻逃之夭夭,生怕被他抓住。 然而,施华山从未为自己申请过任何特殊待遇。尽管右手再也无法恢复,他仍然奋战在一线。他还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来,捐助给失学儿童和贫困家庭。施华山认为,除了打击犯罪,更重要的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他的奉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施华山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但他始终保持低调,每次接受荣誉时,他都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今天的施华山依旧奔波在打拐的路上。无论多远、多艰难,他都不会放弃。他用一腔热血,守护着每一个破碎的家庭。他知道,只要他还在,就会有更多的孩子和父母重逢,更多的家庭重获幸福。 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民警,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他的故事还在继续,英雄的名字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信息来源:2021-6-16 信阳公安《【向英模学习 创一流业绩】施华山:为了百姓的安宁与幸福》)

0 阅读:37
闻语坦克

闻语坦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