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了!”山东,一熊孩子上课淘气,老师罚站30分钟,不料家长得知后,让老师赔礼道歉、赔偿1000元,而后又一纸诉状将教体局告上法院。
(案例来源:昌乐县人民法院,人物为化名)
教育,从来都是个烫手山芋。最近,一个7岁孩子罚站20分钟,家长怒而投诉,老师赔了1000块,还丢了奖金和评优资格。
这事儿在网上炸了锅,网友们吵翻天,有人心疼老师,有人力挺家长。
说实话,这事儿细思极恐,搞不好就成大型翻车现场。
这起事件发生在山东潍坊,一个叫张亮的7岁男孩,在书法课上跟同桌打闹,影响了课堂秩序。书法老师李慧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让张亮站到下课,大约20分钟。
张亮这孩子本身就挺皮,属于人来疯那种,平时也不怎么安分。
按说,小孩子嘛,难免有点小打小闹。老师及时制止,也是为了维护课堂秩序,毕竟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总不能放任不管。
李慧老师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她想尽快恢复课堂秩序,让其他学生能正常上课。但问题是,她的处理方式是不是有点简单粗暴?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张亮回家后跟妈妈赵淑哭诉,赵淑一听就炸了,觉得老师体罚孩子,直接投诉到教体局。
赵淑的做法,其实也反映了很多家长的焦虑。现在孩子都是宝贝疙瘩,谁也不舍得自家孩子受委屈。
教体局接到投诉后,迅速展开调查,调取了监控录像。虽然认定李慧老师的教育方式有不妥之处,但并没有造成孩子明显的身心伤害,不构成体罚。
最终,在教体局的调解下,李慧老师向张亮道歉,并赔偿了1000元。赵淑也签署了承诺书,表示不再追究。
教体局的处理结果,看似息事宁人,但也引发了更大的争议。扣奖金、取消评优资格、赔偿1000元,这处罚力度是不是有点重了? 另一方面,签署承诺书后又反悔,将教体局告上法庭,赵淑的操作也让人看不懂。这是想干嘛?碰瓷?还是想借机炒作?
赵淑反悔的原因,据说是觉得教体局的调解结果偏袒老师。她认为孩子罚站期间不断变换姿势,说明已经体力不支,对身心造成了伤害,应该被认定为体罚。
法院的介入,让事件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法院会如何判决?哪些法律依据会被采纳?这些都是未知数。
这个案子,其实也反映了当前法律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困境。法律条文往往比较抽象,很难完全覆盖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情况。
罚站20分钟,到底算不算体罚?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觉得,这只是普通的教育惩戒,不算体罚;也有人觉得,孩子还小,罚站20分钟太久了,对身心健康不利。
这事儿也引发了人们对教师惩戒权的思考。教师有没有惩戒权?惩戒权的边界在哪里?如何避免惩戒权被滥用?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现在的教育环境,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教书育人,又要维护课堂纪律,还要面对家长的各种质疑和投诉,真是难上加难。社会对教师惩戒权的看法也存在分歧,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这个事件,也提醒我们,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瓜,我吃不下,也希望这样的事情以后少发生。毕竟,教育无小事,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
(图片源自网络,非本案当事人)
xby070
教师不要有救世主情节。没有必要为了阻止别人的自我淘汰而伤害自己。
嘘嘘嘘嘘
这个班以后还有谁能管得了?你敢管马上就会被家长投诉,必定有样学样…
睡觉超人
这么处理老师那老师以后还愿意真心教孩子吗?这孩子影响别人不用处罚吗?
柱哥
所以别怪现状的老师都是佛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