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贵州一少年背母千里上大学,誓言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不料,毕业后,他却拒绝55万年薪,回到大山成了四处"乞讨"的伸手族。这个让无数人动容的"贵州孝子",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 2008年9月,临沂师范学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生,他瘦骨嶙峋,满脸倦容,左肩扛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右手搀扶着一位神情木讷的老人。 他就是刘秀祥,一个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倔强少年。 刘秀祥的故事,堪称一部现实版的励志传奇。 4岁丧父,母亲精神失常,10岁时哥姐相继离家,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硬生生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他不仅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还要想方设法维持生计。 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小小年纪的刘秀祥没有放弃,他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2001年,刘秀祥咬着牙完成了小学学业,为了能够继续上学,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上学。 13岁的刘秀祥带着母亲,徒步5个小时来到县城中学。 因为付不起房租,他就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用稻草搭起一个简陋的棚子,作为他和母亲的栖身之所。 白天,他把母亲安顿在草棚里,自己去上课;晚上,他靠着捡废品、打零工维持生计。 就这样,他在艰难中不懈地努力,最终考上了安龙县一中。 为了接下来的学费,暑假时,他跑到工地上抬钢筋,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 因为睡眠不足,有几次差点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每次,他都掐着自己的大腿,提醒自己:坚持住。 然而,命运并没有因此而眷顾他。 高考前夕,因身体过度透支,刘秀祥生了一场病,虽然参加了高考,却以6分之差遗憾落榜。 他咽下了所有生活的苦,却咽不下这种努力过后的绝望,开始一蹶不振,甚至想要放弃生命。 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他看到了日记里的一句话:当你抱怨自己没鞋时,回头一看,却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这句话像一束光,让他的世界又亮了起来,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博弈,他决定回校复读。 只是,已经开学2个多月了,他的复读申请接连被4所学校拒绝,无奈之际,他找到第5所中学,直接跪在了校长面前,校长被他感动,为他开了绿灯。 2008年,刘秀祥终于圆了大学梦。 他带疯母上大学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爱心如潮水般涌来。 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拒绝了所有帮助,他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不想用困难博取同情。" 大学四年里,刘秀祥利用课余时间打四份工。 淋过雨的人,都愿意给别人撑把伞。他打工挣来的钱,除了给母亲治疗外,还资助了3个上不起学的孩子,这3个孩子都是他求学时捡废品认识的。 2012年,刘秀祥大学毕业,一家企业看中他的事迹,给他开出55万年薪。 然而,刘秀祥再次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拒绝了这份高薪工作,选择回到贵州老家,成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原来,在他即将毕业时,接到了他资助的一个女孩打来的电话:"哥哥,我爸妈不让我读书了,我要嫁人了…" 刘秀祥才突然意识到,要想改变大山里孩子们的命运,唯有改变他们的观念。 回到老家后,刘秀祥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他要让更多的孩子相信:通过努力学习,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为了说服那些想要辍学的孩子和家长,刘秀祥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县里的每一个村庄。 有时候,他会被家长赶出门,甚至被狗追赶,但他从不放弃,一次不行就去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去第三次。 然而,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曾经拒绝一切帮助的他,开始四处"伸手",找企业、找个体户,只要有能力资助学生的,他就放下身段去求人。 有人嘲笑他,天天像个乞丐一样,四处乞讨。 刘秀祥对此非常坦然,里有光的人,从不惧黑暗,他眼里的光,就是孩子们能重返学校读书。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他到处演讲。一遍遍揭开自己的伤疤,讲述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为是就是告诉孩子们:人生要有梦想,有梦想就要拼搏和努力! 10年来,刘秀祥帮助了4000多名孩子重返校园,考上大学。 从2012年全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到2022年的1300多人,他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奇迹"。 如今的刘秀祥,已经是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 但他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朴素和坚韧。 他说:"我们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大山,而是为了让大山变得更美好。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然后再回到大山,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千里背母求学的倔强少年,到四处"伸手"的乡村教师,刘秀祥用自己的奉献和担当,给无数山里的孩子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而在于你给予了多少!刘秀祥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就没有翻不过的山,也没有跨不过的坎。
2008年,贵州一少年背母千里上大学,誓言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不料,毕业后
阿柯说社会
2024-11-28 16:39:09
0
阅读:153
用户16xxx62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