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一直是重庆主城区里面著名的历史文化区,文化教育非常知名,高校林立,著名中小学也不少。当然这些主要在沙坪坝城区,或者大学城区域。除此之外,沙区其实还有大片的乡镇,占了沙区几乎一半的面积。这就是中梁镇,回龙坝镇,凤凰镇,青木关镇和曾家镇。曾家镇挨着大学城虎溪街道,在沙区最西南端,其余四个镇在沙区西北端并排,从西到东分别是青木关,凤凰,回龙坝和中梁,这次去的就是回龙坝镇。
回龙坝镇在民国时期叫做兴隆乡,1951年初曾经划给北碚,1953年又划回巴县。大家知道当年巴县范围很大,除了巴南,九龙坡和沙坪坝很多地方都是巴县的范围,比如青木关镇当年也是,巴县师专当年就在青木关。兴隆乡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改为兴隆公社,1981年,兴隆公社改名回龙坝公社,第二年,公社改回乡,1993年,回龙坝乡和三桥乡、保农乡合并为回龙坝镇,1995年,回龙坝镇划给沙坪坝。
以前回龙坝镇还是很偏僻,虽然是主城区的镇,但交通不太方便,北边挨着北碚歇马,东边是中梁镇,西边是凤凰镇,南边是土主。不过这几年早就方便多了,因为高速路四通八达,公交车也有,而且土主开发之后,特别是西永保税港建设起来之后,回龙坝也开始有了货场,快速路也通到了回龙坝镇。这几年农转非基本完成,农村安置房,公租房在回龙坝镇都有。从微电园,凤凰,北碚都可以坐公交车到回龙坝。镇上也建立了一些工厂。但大多数年轻人还是愿意去更热闹的城里上班,所以镇上老年人更多,平时街上人也不太多。
我去的时候是下午,有点热,街上比较冷清,但每个麻将馆还是人气很高,麻将声不断。街上的旧房屋和新房子混杂在一起,绝大部分是村民自建房,没有太多建筑特色,也没有看到著名的文物古迹。一直走到镇上的边缘,发现这里居然有几个圆形的建筑,比较高大,外墙全部刷白了,一看就是粮仓。因为和长生桥老街的那几个粮仓几乎一模一样。但这几个粮仓没有挂文物古迹牌子,里面也只是堆放着杂物。有人在外面养了不少鸭子,看来目前是空置状态。
整个镇上虽然路人不多,但是路边停的私家车不少,说明大家现在生活水平还是提高了。而且回龙坝虽然有公交车,但是班数肯定没有城区多,如果在这里居住,在大学城或者微电园上班,坐公交还是比较不方便,单边通勤要一小时甚至更久,所以虽然公交可达,重庆主城区,但还是要看具体位置,不然即使是繁华的江北区,比如让你从五宝镇每天去城区上班也非常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