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 年,53 岁的太平军沃王张乐行因叛徒出卖被俘。僧格林沁却下令当他面先剐了他儿子和妻子。未曾想,刽子手将剐下来的肉塞到了张乐行的嘴里。 亳州城外的刑场被早春的寒风裹着血腥气。张乐行被铁链锁在木柱上,棉衣早被打得稀烂,露出的皮肉上结着紫黑的冻疮。他望着不远处跪在雪地里的妻儿,儿子张喜和才十六岁,下巴上刚冒出绒毛,此刻正梗着脖子瞪向监斩台,像极了当年初举义旗的自己。妻子杜金蝉的发髻散了,一支铜簪子掉在雪地里,那是咸丰二年他在雉河集给她买的,说等打下南京城,就换支金的。 监斩台上的僧格林沁呷了口热茶,眼皮都没抬就喊了声 “行刑”。刽子手的刀在阳光下闪了闪,张喜和的惨叫声刺破寒风。张乐行拼命挣着铁链,木柱被摇得咯吱响,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低吼。杜金蝉没哭,只是死死盯着丈夫,嘴唇动了动,像是在说当年那句 “你去哪我去哪”。 没一会儿,刽子手提着血淋淋的东西走过来,掰开张乐行的嘴就往里塞。他猛地闭上牙,血顺着嘴角往下淌,眼里的火苗烧得更旺。“反贼,还敢硬气!” 刽子手狠狠踹了他一脚,又把刀尖戳进他的肩膀。 整整一天,酷刑就没停过。张乐行从始至终没哼过一声,直到最后气绝,眼睛还瞪着监斩台的方向。他当年拉起队伍,就是为了让穷人家能吃饱饭,可到头来,却眼睁睁看着亲人遭此毒手。 僧格林沁以为这样能吓住太平军,可他忘了,民心不是靠砍头能砍服的。这种连妇孺都不放过的酷刑,暴露的不过是统治者的残忍和无能。那些为了活下去而反抗的人,骨头里的硬气,从来不是酷刑能碾碎的。倒是这种毫无人性的报复,只会让人记得更清楚,当初为啥要拿起刀枪。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863年,53岁的太平军沃王张乐行因叛徒出卖被俘。僧格林沁却下令当他面先剐
海边观潮客
2025-08-07 13:23: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