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回国的志愿军炮兵连长刘光流落长春劳务市场,每天只能干些小工。没有办法,他找上级反映,还是得到回复:“内地找工作太难了,边远地区你去不去?”刘连长答:“只要有工作就行。” 1954年,志愿军炮兵连长刘光复员,回到老家招远县。实在找不到工作,他无奈去到长春,找了许多有关部门,只得到一句回复:“本地的都安置不了,外地来的,更谈不上了。”刘连长难过不已,自己为了国家流血牺牲,在朝鲜浴血奋战。 不幸被俘后,在战俘营中坚持斗争,被敌人毒打折磨摧残,依旧没有屈服。英雄流血不流泪,为了生存?从此刘连长每天早出晚归,去劳务市场找活干,多是一些小工。然而到了冬季,日子实在难熬,工作机会少之又少,实在难以维持了。 没有办法,他又想办法进了京,找到有关部门诉苦。最终,内务部的同志同情他,告知:“内地找工作太困难了,边远艰苦地区需要人,你愿意去吗?”刘连长听后,当即回答:“只要有工作,地方再远,条件再苦,我也不嫌。” 后来,刘连长被安排到西北石油管理局运输处,担任了汽车司机的职务,从此扎根边疆,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我有个堂弟,30多岁了还单着,一直在外打工。去年他找我借10万元买车,我问他
【2评论】【2点赞】
用户10xxx59
唉!
db
内务部?什么时候有这个机关了
菩提树 回复 08-16 22:29
解放初期。
用户10xxx04 回复 08-19 01:03
解放初期有内务部,不是苏联的那种内务部,就是后来的民政部!
用户12xxx23
错字连连
用户10xxx98
解放初期没有过内务部和劳动市场,要编也要编仔细
张连珠
凭空瞎编滥造,可耻至极!
把酒醉清风
好歹进了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