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个大谱!上海,一对夫妻开车带子女出行,期间妈妈喊2岁儿子没回应,她也没在意,

烟雨评社 2025-08-15 15:15:05

离了个大谱!上海,一对夫妻开车带子女出行,期间妈妈喊2岁儿子没回应,她也没在意,结果过了一会儿,才发现5岁女儿的座位,压到了2岁儿子的头,儿子则趴在座位下,等她发现时,儿子已经没了呼吸。夫妻俩一气之下,将车企座告上法院,认为座椅存在设计缺陷,要求赔偿200万!法院判了! 法槌落下,判决书递到宗先生和吴女士手中。夫妻俩没哭没闹,只是麻木地走出法庭,并排坐在门外的台阶上。那几页纸很轻,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判决书上,“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几个黑字,宣告了他们向汽车公司索赔200万的诉讼,彻底失败。 吴女士捂住脸,肩膀开始抑制不住地颤抖。压抑的哭声从指缝里溢出来。宗先生抱着头,声音沙哑到几乎听不见,反复呢喃着:“是我们没看好孩子……是我们的错……” 悲剧发生后,家里死一般地寂静。2岁7个月的儿子小宝最爱的玩具车还停在客厅中央,好像主人随时会回来。吴女士一看到这些东西,眼泪就往下掉。 终于有一天,她对着丈夫哭喊:“都怪那破座椅!要不是它往前滑,小宝怎么会出事!”这句话,成了宗先生的救命稻草,他红着眼,也立刻抓住了:“对,肯定是座椅有问题!我去找他们车企!” 法庭上,律师激烈陈词,主张车辆第二排座椅的电动调节功能存在致命缺陷:没有障碍物感应和自动回缩功能,这直接导致了惨剧。他们要求车企公开道歉,赔偿共计200万元。 可是,汽车公司的律师只是冷静地指出,车辆完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使用手册里也明确写了座椅调节的注意事项和警示。他们认为,事故的根源在于监护人失职,当法官面向原告席,问出那个关键问题时:“行车过程中,你们为什么没注意到孩子的异常?” 吴女士哽咽着说:“我喊了小宝,他没回应,我以为他睡着了……”宗先生则深深低下了头:“是我们大意了……” 那天是个天气晴好的周末,宗先生提议带全家去迪士尼。5岁的女儿萌萌兴奋得又蹦又跳。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上了那辆商务车,丈夫开车,妻子吴女士坐在第二排右侧,女儿萌萌坐在第二排左侧,而最小的儿子小宝,独自在第三排左边的座位上玩手机。 车子平稳地开着,气氛很温馨。吴女士和丈夫聊着天,还回头看了一眼,见两个孩子都安安静静,她欣慰地对丈夫说:“老公,你看俩孩子多乖。” 她没注意到,5岁的女儿因为嫌座椅太高,已经好奇地摸索着按下了电动调节按钮。座椅开始缓缓向后、向下移动,悄无声息,车内的成年人毫无察觉。更没人知道,在后方的视野盲区里,这个移动的座椅,正一步步压向第三排小宝的头部。 又过了十几分钟,吴女士想跟儿子说说话,便回头喊:“小宝,小宝,看妈妈这儿。”连喊几声,后面都没回应。她心里闪过一丝奇怪,她觉得孩子玩累了,睡着了。这让她错过了最后拯救孩子的机会。 直到车快开进迪士尼停车场,所有人都雀跃起来时,吴女士才下意识地再次回头。这一眼,让她血液都凝固了。她看到女儿的座椅被调得非常低,而座椅下面,就是儿子小宝一动不动的身体!他脸朝下趴着,整个头被座椅死死压住。 “老公!停车!快停车!”夫妻俩手忙脚乱地抬起座椅,抱出孩子。小宝的脸已经发紫,嘴唇乌青,没了呼吸。那一刻,他们脑子里一片空白。颤抖的手拨通了120,但一切都晚了。 医院走廊里,医生宣告抢救无效,夫妻俩抱着儿子逐渐冰冷的身体,哭得撕心裂肺。那哭声里,除了痛,还有瞬间将他们淹没的、无边无际的悔恨。 法院的判决,不仅是给这对父母的警醒,更是给所有家长一个警示:孩子们在车里一定要看好,时不时回头看看孩子在干什么,不要觉得什么都安全,就可以随意忽视,能护好孩子的,从来不是更智能的汽车,而是更上心的父母。 信源:广州日报

0 阅读: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